紧盯关键环节 强化“造血”功能 推进结对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来源:区域处 作者: 点击量:88 发表时间:2023-04-27 04:53

在苏陕协作机制作用下,咸阳市旬邑县利用协作资金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尝试,积极开展技能人才培训,打开了就业帮扶的突破口,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插上了“翅膀”,为乡村振兴点燃了技能人才“火种”,并逐渐呈现出燎原之势。

一、立足于硬件功能多元化,打造综合实训平台

旬邑县利用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内标准厂房,打造持续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训平台,成为咸阳市第一家公共实训基地。基地于当年7月份投入苏陕协作资金300万元,用于购买培训器材,完善实训场所。基地主体建筑三层,总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配套实训室智化教学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同时容纳800人开展培训。一楼设置电工、混凝土工等8个机电建筑类实训室。二楼设置养老育婴护理、家政服务与健康按摩2个实训室和4个综合培训室、1个多功能会议室。三楼为配套服务区,分为综合展示、餐饮服务、销售体验三个模块。2022年,高港区和淳化县在县职教中心建设就业技能协作实训基地,双方共同出资300万元设立就业技能培训协作基金(高港区在额外财政援助资金中安排100万元,淳化县出资200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基地培训功能室和硬件配套建设,100万元用于各专业培训资金补贴及人员就业费用支出。

二、专注于培训项目精准化,统筹技能培育方向

公共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培训+技能评价+推荐就业”的服务模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项目,让学员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多方位接受培训为充分掌握市场和群众的培训需求,基地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种平台进行多维宣传和了解同时充分发挥村级网格员作用,每月对群众培训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开展一次全覆盖摸排统计,结合不同工种务工规模、企业用工需求、县域特色主导产业、新业态发展趋势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内容。

旬邑县基地充分利用苏陕协作师资培养、教学设施、培训经费等支持,联合西安技师学院、陕西盛华高新技术学院及职教中心等多家技工院校,为泰兴市用工需求企业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脱贫劳动力的自身特点、务工意愿,精心设置课程专业、培训方案、教学计划等,推动就业协作模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旬邑县基地建成后,先后开展了SYB、苹果园艺、美甲师、家政服务、育婴员、养老护理、电工、焊工等培训活动20期,开展苏陕协作订单式培训5期,培训人数1556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80人。培训后取得特种作业证53人,从业资格证234人,中级技能等级证148人,有效推动县域内技能人才数量增长。淳化县实训基地开设电工、焊工、钢筋工、管道工、家政、电子商务、淳化饸饹等专业培训班,结合高港区用工需求,围绕电工、钳工、操作员开展培训活动3批86人次。

三、发力于就业创业合作化拓宽顺畅就业之路

得益于双向协作、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成功机制,实训基地结出丰硕成果截至目前,旬邑县基地已组织培训学员参加了3场苏陕劳务协作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向建筑公司、家政公司、食品公司等县域内企业输送劳动力85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89名。通过“订单式”培训向本地企业农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先后输送面点师、电子商务运营师、物流师、果蔬加工师、特种设备操作师、包装工300多人,就业人员月工资可达3000-4000元。基地还走出了一批“创业明星”。巾帼创业明星张爱玲,在学习电商培训知识后,在企业原有的线下销售模式基础上,拓宽了线上销售渠道,并且占到销售额的70%,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尝到了咸阳“马栏红”苹果。苏陕协作创业明星张伟星,对紫苏籽不断进行深加工,成功开发了紫苏油及系列调味品,并引导当地农民大面积种植紫苏,经过种植培训后,100余名当地农民加入企业生产。淳化县通过培训达成用工意向23人次,其中脱贫户9人。截至今年9月,在泰咸就业协作机制下,帮助咸阳农村劳动力就业1118人,其中脱贫人口447人。

咸阳、泰州两地将以实训平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协作,创新培训形式,精准培训内容,拓展就业渠道,优化师资力量,细化课程标准,强化校企合作,未来三年将培训6000人次以上,帮助就业4000人以上,着力把泰咸协作公共实训基地品牌打造成苏陕对口协作样板,共同谱写新时代泰咸协作新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