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西安以绿色发展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
来源:西安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23-08-23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践行、主动作为,将绿色发展作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加快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减污增效。西安以绿色发展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开启空气“负压”功能,将垃圾臭气“密封”在垃圾仓里;启动焚烧助燃设施,把臭气吸入垃圾焚烧炉内燃烧。在位于蓝田县的全市首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热电联产企业——光大环保能源(蓝田)有限公司内,垃圾吊操作人员正在通过机械抓斗对卸入的生活垃圾进行混合并抓放成堆,使垃圾的外在水份靠自重和挤压而排出,这样进入炉内的垃圾已发酵,且其热量比较稳定,便于燃烧。

  经过卸料、沥水、送料、五段焚烧等处置环节,垃圾就会变成用于家庭照明等用途的“清洁电能”。目前,厂区每天能焚烧来自西安市雁塔区、航天基地、长安区和蓝田县的1900吨生活垃圾,产生电能105万度。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通过专门的环保处理设施净化后排放,垃圾污水则通过污水处置系统净化后回用。

  走进位于浐灞生态区的西安第十二再生水厂宛如步入了一座湿地公园,凉亭步道、水系景观、健身器材都形象完美地诠释了和谐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占地仅50亩的项目通过打造零臭气、零噪声、零污染的“生态花园式”水厂,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下沉式再生水生态系统技术,水厂地下一层为管廊层,中间一层为操作层,地上为开放式公园,打造集生态示范、科普于一体的新型下沉式再生水厂。

  污水经过高品质再生后,可用作城市绿地、景观、道路冲洗等市政用水,以及河道生态补水。同时,水厂配套了水源能量置换技术,可以为厂区办公、住宿及周边建筑冬季供热、夏季制冷,助力城市治污减霾和节能减排,有力保障了灞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产生的环境效益十分明显。

  目前,西安市第十二再生水厂实现了管廊层、操作层与地面开放式公园的有机融合。建设有运动区域,水体景观绿植,将再生水引入公园水系,实现尾水的循环利用。目前再生水厂每年可实现高品质再生水1500万吨,可用于市政园林绿化及河道生态景观补水,产生的污泥制作为营养土实现资源化利用。

  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统筹做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广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形成共生、互补的自然生态。

  ●“十三五”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能源利用效率全省第一,单位产出排放全省最低。

  ●全市“6+5+6+1”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壮大成势,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35.5%和49.9%。

  ●城市生态设施加快建设,新增营造林面积19.41万亩,湿地面积35.4万亩,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21座,投运生活垃圾焚烧厂5座和厨余垃圾处理厂4座,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绿色生活创建初见成效,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绿建面积占比达97.79%,主城区绿色出行分担率达到72.41%,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已成功创建700家,完成率达70.56%。

  通过各方不懈努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色西安图景逐步呈现。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