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白县依托县域资源优势,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文旅商体深度融合,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先后荣获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美县域、全国避暑旅游优选地、全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县等称号。
做好顶层设计,铸牢发展“硬支撑”。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县委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分析研判工作,系统推进文产发展。制定《太白县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太白县文化产业扶持奖励办法》等政策,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明晰了思路,坚定了信心。二是紧盯数据指标。先后走访调研文化企业15次,指导做好数据统计和上报,做到不漏不错、应统尽统,文化产业营收呈上升趋势。三是指导企业纳统。着眼县域优势资源,积极培育文产企业,对晨雨实业有限公司、陕西天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太白云端山居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制定培育计划,确保顺利纳统。
推进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推进“文化+旅游”。高规格建成太白高山植物园、游客服务中心,依托红军标语纪念馆扩建长征文化公园,修复罗马湾革命遗址等一批红色旅游景点,上线太白旅游APP,不断丰富旅游供给。二是推进“文化+商贸”。以创建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为目标,重点打造海棠商贸综合体、风情步行街、塘口遗风民宿群等一批精品街区,精心组织旅游避暑季,带动20余万游客参与沉浸式演出,做活做强太白夜间经济。三是推进“文化+体育”。与西安思源学院合作建成亚高原体育运动学校,鳌山滑雪研学基地带动三次产业向文化产业加速聚集,形成了独具太白特色的冰雪运动文化园。四是推进“文化+农业”。基于农业大县的太白县情,先后建成晨雨实业、绿蕾农业、秦西蔬菜等一批农旅融合产业园,形成了以咀头、鹦鸽、桃川三个镇为重点的生态农业观光区,以姜眉公路为轴线的乡村农家游体验带,成功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优化服务环境,厚植发展“新沃土”。一是优化旅游环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目光所及皆为美”为标准,拆除违法建设广告牌和乱搭乱建,城区实施拆墙透绿和“弱电地埋”改造,免费对外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位556个,进一步提升旅游县城的风貌和品质。二是优化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契机,紧盯34个文旅商体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和9家规上文化企业,采取“一对一”专线服务,做到“一窗办理”“一网通办”,简流程、缩时限,不断优化项目服务。三是优化服务环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鳌山滑雪场、黄柏塬、青峰峡等旅游景点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在县城游客聚集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开展旅游咨询服务,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