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留坝县:推行“1234”工作法  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园
市县(区)发改工作信息参阅(第6期)
来源:宣教中心 发布时间:2024-02-22

近年来,留坝县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重点,按照“立足一产、辐射二产、带动三产”,关联带动、融合发展的思路,依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掘农业“产品供给、文化体验、生态涵养、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创教育、安排就业”等多种功能,全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2023年12月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一)“一核”引领、全域联动,统筹谋篇布局。立足全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提出“核心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全县”工作方针,将火烧店镇作为示范园核心区进行打造,辐射带动周边武关驿、紫街办、留侯、玉皇庙、江口等6个镇街,55个行政村、2个社区,聚全县之力建设“农业产业拓展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同时,按照“基础提升、产业升级、质效并重”的思路,谋划实施核心区基础设施提升及产业转型、核心区外围交通环线提升、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13个,完成投资9.34亿元,形成了“以点带面、串点成线、全域联动”的示范园建设格局。

(二)“两化”互促、绿色崛起,彰显生态优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方式建设生态,加速“两山”高效转化。搭建“一公司两院四中心”(两山资源公司,绿色旅游发展研究院和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绿色低碳发展中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秦创原两山创新中心、汉中市两山转化培训中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成功举办绿色高质量发展大会、绿色旅游发展大会、全国“两山联盟”研讨会、第5届自然科普教育大会,绿色循环生态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围绕绿色食药和生态旅游两大主线,系统梳理7万余亩闲置林地、土地等生态资源,精心谋划推介“两山”转化项目180个,落地实施星空稻田公园、黑猪繁育基地等项目12个,形成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绿色金融等多种模式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两山两化”经验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三)“三链”同构、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升级。积极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协同构筑,形成特色产业链条完整、功能拓展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融合发展新格局。一是延伸产业链。围绕“一产种养提品质、二产加工提价值、三产旅游提人气”一体化推进,发展袋料食用菌3500万筒、中药材1.86万亩、特色经济林1.32万亩、中蜂养殖3.89万群,取得11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集体商标、有机产品认证5个、有机转换产品2个;建成集仓储、加工、观光于一体的秦岭农特产品物流中心,食用菌、蜂蜜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达600余万吨;开发稻花香主题公园、嗨King露营地、栈道渔村、秦岭乡村天文台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热捧。2023年,示范园年接待游客511.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1亿元,分别占全县的94.16%、94.24%。二是提升价值链。围绕做精农特产品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骨干企业3家,建成生产包装线4条,开发香菇酱、鲜肉酥饼、参礼白酒等系列产品30余款,2023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2.2亿元。以高端民宿为引领,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引进隐居乡里、借宿等国内民宿TOP品牌,建成“楼房沟”、“云溪·阿凌客栈”、秦岭宿集、咏归川等高端民宿,带动旅居、康养、度假、研学等业态快速发展。2023年,实现示范园产业链总产值45.2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8%。三是共享利益链。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销合作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通过双向入股进行利益联结,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整村入股、持股经营”等分配方式,让农户分享产业链、价值链延伸后的增值收益。采取“两山资源公司+村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创新开展“购米(参)包地·唤醒沉睡土地”和“共享农场”活动。全县7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收入1795.54万元,其中15—20万元的村43个,20—50万元的村24个,50—100万元的村7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

(四)“四向”用力,破解难题,提供最强保障。聚焦示范园建设中的政策、资金、人才等关键问题,强化系统思维,多方联动破解难题,确保示范园建设扎实推进、高质高效。一是优化政策供给发力。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快市场主体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乡村旅游贷款实施办法》《农业产业市场主体扶持鼓励办法》等多项政策,为园区经营主体和农户落实财政支持、用水、用电、人才招引、用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二是整合资金投入聚力。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多渠道争取,统筹投入专项债、陕南发展资金、涉农整合资金、苏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8亿余元,为加快推进示范园建设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三是引进高端人才借力。采取“人才+资本”“人才+项目”的方式,积极对接人民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三农专家、民宿发展团队等群体,寻求智力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新村民”计划,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等40余位新村民入驻,提供高端智力支撑。四是引导社会资本合力。采取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进天津先行集团、景玉公司、九方文旅等企业10余家,建成秦岭山居酒店、道班·宿等项目,累计投资10亿余元;积极推进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建设,动员示范区内群众发展精品、特色民宿176家,提升改造农家乐122家,撬动民间投资上3亿元,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通过开展示范园创建,留坝县三产融合发展根基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以食用菌为主的农产品品质更加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持续增强,乡村旅游势头良好,民宿业引领省市业态发展。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