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西安市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 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来源:西安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24-03-27

3月26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西安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西宁介绍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落细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全力推进2024年“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过去一年,西安市发改委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推动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战略部署,扎实抓好“三个年”活动和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0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年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项目投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66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40.6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107.59%,240个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全市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制造业投资增长8.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5.3%,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2%。

二是现代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促成引进秦创原新能源智能汽车试制实验平台等11个新能源项目,孵化以氢能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13家。西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国家建设名单。全年新增4A级以上物流企业27家,规上六大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6%。

三是重大战略规划深入实施。高质量制定推动西安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方案。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等7项指标提前2年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全面启动北跨发展,谋划287个北跨重点项目,隆基绿能光伏产业园(一期)等21个项目完工投运。

四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全力推进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争取省级专项资金6500万元,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发布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关中平原城市群重点项目140个。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咸阳与西安轨道交通线网实现“无缝衔接”。

五是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互促共进。强化开发区经济发展功能,优化行政区和开发区建设管理边界。成功争取西咸新区开展省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持续推动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我市成果落实,哈萨克斯坦驻西安总领事馆顺利开馆,我市与中亚五国实现通航全覆盖。中欧班列(西安)保持全国开行领先优势,全年开行5351列、增长15.3%。

六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311公里。电网新增供电能力200万千瓦,最大供电能力达到1400万千瓦,协调签订天然气供应合同40.2亿立方米, 保障“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民生电力和天然气平稳供应。

七是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72万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和8.4%。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国家第二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成市级储备小麦10万吨、食用油2万吨年度轮换任务。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突破起势的重要一年。我们正按照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八个新突破”部署各项工作、配置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全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经济增长稳进提质,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态势。增强运行调度的精准性、政策工具的靶向性、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健全以统计数据为基准的运行监测体系,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和经济风险监测预警,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是抓战略规划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高站位推动“八个新突破”取得实效,高起点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高标准启动“十五五”发展规划谋划,力争更多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上“十五五”总盘子。

三是抓项目投资优化增效,夯实筑牢经济运行压舱石。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服务保障2024年投资计划内项目推进实施。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抓好350个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库的大项目建设,盯紧抓实西咸新区隆基绿能年产50GW单晶硅片产业园等76个重点新开工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宽民间投资空间。

四是抓产业发展升级突破,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招引落地2—3家燃料电池系统制造企业,培育引入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制氢储氢装备等相关企业5—10家。聚焦“双中心”建设,加快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度。加速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营收达到4800亿元,六大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5%以上。

五是抓区域协同有机融合,打造联动发展高效经济体。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推动西咸新区有机衔接全市19条重点产业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西安都市圈建设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深化西渭、西商融合发展,西康、西汉协同发展,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六是抓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2023—2024年国家授权三项改革任务先行先试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统筹推进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我市成果清单任务落细落实。中欧班列(西安)全年开行5500列以上。力争新开恢复国际客运航线6条,新开货运航线3条。

七是抓城市韧性强化提升,推动综合能级跃上新高度。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年内开通运营地铁8号线、10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南段、5号线一期东段。统筹推进铁路项目规划建设实施,加快推进西延、西十、西康、高铁东站工程建设。强力推进电网攻坚,全年建成变电站20座,全市电网新增供电能力200万千瓦。完成1—2个“光伏+”模式试点项目建设,推进1个集中式新能源发电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提高本地新能源装机总量。

八是抓民生改善增进福祉,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惠民共享。持续完善援企、稳岗、扩就业一系列政策举措,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推进普惠养老城企联动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按期完成30个试点项目建设。持续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决保障粮食安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好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国际在线:2024年西安市在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安排和具体举措?

2024年,西安市坚持把抓高质量项目作为夯实“长期盘”“未来盘”的重要举措,以“稳总量、调结构、补短板、增效益、防风险”为总基调,从2024年西安市投资项目计划中,围绕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两新一重”、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组织350个重大项目,列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总投资1.71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37.75亿元。

在项目安排上,我们体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产业项目,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253个产业项目中,含制造业项目162个,年度计划投资441.7亿元,占产业项目计划投资的56.8%。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安排交通、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项目55个,占比16.57%,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年度计划投资573.95亿元,占比24.55%,较2023年提高5.24个百分点。三是突出民生保障,将2024年全市“保回迁”项目纳入市级重点项目,助力构建规范有序的土地征收拆迁安置和城市更新开发建设新秩序,全力推动项目快建成、早交付。

在具体措施方面,一是多措并举、加强调度,高效率推进项目。充分发挥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工作专班作用,按照“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分级负责、计划管理”思路,建立开工、手续、入库、进度等工作台账。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实时化更新状态、智慧化监测预警、协同化处置问题,有效形成“线上+线下”项目统筹协调调度,合力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多方联动、狠抓落实,高标准保障项目。由发改部门牵头抓总,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所有项目统筹管理、督帮指导,形成全市“一盘棋”。开展要素保障“伴随式”服务,推动重大项目事前、事中、事后服务全覆盖。纵深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建立市级“大片区考古”联席会议机制,提升考古发掘效率;搭好政银企对接平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三是突出重点、抢抓政策,高质量储备项目。持续抓好项目接续,聚焦核心功能定位谋划区域特色项目,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聚焦重大战略政策补齐短板弱项,量质并进抓好项目招引签约。严格履行审查程序,确保落地重点建设项目真实、合规、可行,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