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康高新区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企业获得感最强”为目标,通过构建“准入无忧、保障有力、服务暖心”的三维体系,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持续跃升。
项目审批做“减法”,先行先试增动能。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打造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建成重点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智能树”,首推小餐饮行业“证照联办”、不动产交房即交证、二手房交易“带押过户”、商转公顺位抵押、个人地下车位不动产权证业务办理,实现政府投资类项目和一般社会类建设项目审批总体时限分别压缩至22和55个工作日完成,小餐饮经营许可证即办即领,准入准营由原来的16个工作日压减至0.5小时同步办结。
要素保障做“乘法”,畅通项目发展动脉。构建“立体式”要素保障体系,创新打造“异地通办+项目管家”双轮驱动机制。设立“异地通办”服务专窗,通过“异地收件、属地审批、结果速递”模式,推动实现61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329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167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同城通办”,破解企业群众异地办事“折返跑”难题。同时,通过召开“项目管家”协同审批帮办代办推进会和重点项目审前培训会,与30余家重点企业签订帮办代办委托协议,为10余个重点项目开展预审辅导,为重点企业及办事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服务供给做“加法”,提升企业获得感。践行“服务无止境”理念,构建“全天候+增值化”服务体系。在硬件设施方面,率先建成全市首个“营商自助服务终端机”和“24小时政务服务驿站”,推动智能设备向居民社区、产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等高频需求区域延伸,打造“步行15分钟可达、业务即时办理”的便民利企服务圈,实现企业落地后1052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和77项建设运营事项的全程“一网通办”。在服务机制方面,创新推行6S标准化政务大厅管理,进一步规范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帮办代办服务等服务措施,建立“三阶响应”“专属帮办员”“窗口无否决权”等服务机制,推出周末节假日“弹性办事”等便民举措,通过服务前移、标准提升、流程再造,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企业群众办事平均跑动次数逐渐减少,政务服务满意度持续保持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