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兴平市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创新构建“三维监测体系+项目管家服务”双轨融合机制,打造“智慧营商”服务品牌,以“监测预警—管家介入—体制创新”三位一体闭环管理机制,有效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构建三级体系,助力营商环境。积极搭建“一中心三触角”监测架构,构建起“中枢-节点-末梢”三级感知体系。以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作为整个监测体系的指挥中枢,发挥统筹协调、决策部署的核心作用。在43个省市重点项目设立动态监测点,这些节点如同敏锐的“触角”,能够及时感知项目建设的实时动态与具体需求。同时,向33家重点企业派驻11组“项目管家”,并聘请20名监督员,深入企业一线的“末梢”感知力量。通过这样层层布局,实现了从宏观指挥到微观落实的全面覆盖,确保营商环境监测无死角、无盲区。
规范管家形象,展现专业风采。为提升项目管家工作的规范性与专业性,树立良好形象,要求项目管家在工作时必须统一着装。需佩戴工作证,方便企业人员识别身份;身着统一马甲,增强团队辨识度;佩戴安全帽,保障在项目建设现场的安全。统一的形象标识,不仅体现了工作的严谨态度,也拉近了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双轨并行发力,高效搜集数据。为全面、准确地获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信息,采用“线上抓取+线下巡查”双轨并行的工作模式。线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兴平市营商环境在线监测平台”数字化平台,集成三大智慧模块,“码上监测”实现问题即时扫码上报,“政策雷达”精准推送惠企政策,“效能追踪”全程记录部门服务轨迹。从中抓取涉及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要素保障等9大类的关键数据,实现信息的快速汇聚。线下项目管家和监督员深入项目建设现场与企业负责人、施工方、面对面交流,收集一手资料。通过双轨并行,日均处理信息流达30余条,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数据支撑。
“一企一策”,护航项目建设。项目管家在项目建设中,发现土地、资金、审批等环节的堵点问题频繁出现,犹如一道道关卡,严重制约着项目进度。这些难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项目就可能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面对这些复杂棘手的问题,“项目管家”们积极作为,创新工作思路,采用“一企一策”的精准帮扶模式,为每个项目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同时,他们还创新运用“五定工作法”,即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定效。通过定人,确保每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避免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定岗明确了每个环节的具体岗位,使工作流程更加清晰有序;定责让每项任务都有清晰的责任归属,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定时为每个节点设定了明确的时间限定,保证了工作的时效性;定效则对每项工作设定了预期成效,使工作有目标、有方向。“一企一策”与“五定工作法”双管齐下,成效显著。“项目管家”们凭借这一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已解决杆线迁移、管线改建、环评手续办理等88项难题,为项目建设扫除了重重障碍,推动了项目建设。截至6月底,兴平市149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59.97 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62.4%,较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咸阳市级33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32.08 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0.4%。
“三问三送”工作法,破解企业难题。在积极服务包联企业、助力企业发展的进程中,项目管家积极探索创新了“三问三送”工作法:即问经营、问需求、问建议;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这一工作法犹如一座坚实的桥梁,紧密连接起项目管家小组与企业,成为深入了解企业状况、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有效途径。通过“三问”,项目管家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现状、面临的实际需求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宝贵建议,为后续提供针对性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借助“三送”,将政策红利、贴心服务与温暖关怀精准送达企业,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府的支持与关怀。目前共收集到企业诉求30件。这些诉求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用气、交通、子女就学等问题。此外,项目管家小组对33个营商环境监测点还实行“一月一走访”制度。定期深入企业一线,与企业负责人、员工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目前已发现问题为5大类20项,正在积极解决中。
创新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在走访过程中,金兴科创项目厂房规划调整审批遇到了问题,项目管家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积极沟通与协作,成功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将原本分散的资源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提高了办事效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兴平市并未止步于个案的处理,而是注重从制度层面进行总结与提升。以此为契机,推动形成了“跨区通办事项沟通协调机制”“企业问题协同办理机制”“一照多址电子证照应用”“知识产权审判保护”等4项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不仅为当前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兴平市通过“数字监测中枢”与“实体管家网络”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一套“实时感知-精准干预-系统提升”的营商服务生态系统。这种“双轮驱动”模式,不仅实现了服务触角向项目全周期的全方位延伸,更形成了“问题解决一个、制度完善一类、生态优化一级”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截至目前,兴平市11个项目管家小组已为43个重点项目和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累计走访帮办代办事项37件,协调解决问题3件,企业投诉举报压缩至4.3个工作日,效率提升58%。项目管家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完善制度,推动整个营商生态持续优化升级,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