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镇安县:创新“一二三四”工作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市县(区)发改工作信息参阅(2025年第64期,总第197期)
来源:宣教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29

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制约其发展活力。近年来,为有效打通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镇安县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创新推出“一二三四”工作法,构建起高效、精准、可持续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保障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套机制”强统筹,上下联动聚合力。建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挂帅、分管副县长具体负责、多部门协同参与的融资协调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实体化运行。创新调度机制,初期实行“日报告”,常态化后转为定期汇报,确保分管领导实时掌握进度、靠前指挥。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部门、企业调研督导16场次,现场协调解决银行审核、机制运行等堵点难点问题,形成了高位推动、部门联动、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

“两张清单”促对接,精准滴灌解企需。创新运用“申报清单”和“推荐清单”实现供需两端高效匹配。一是广撒网,建好“申报清单”。组织力量对全县5类市场主体进行“拉网式”摸排,对照5项核心标准严格筛选,形成涵盖452户小微企业的初始“申报清单”。二是精筛选,推送“推荐清单”。工作专班深度对接企业融资意愿,结合各银行机构特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向,进行精准“画像”和分批次推送,最终形成404户高质量的“推荐清单”直达银行。三是快响应,力保“应贷尽贷”。银行机构收到“推荐清单”后,快速响应,指导企业规范申报,并基于市场化、法制化原则高效审批。通过“两张清单”机制,实现了从广泛摸排到精准推送、高效审批的闭环,有效提升了对接成功率和融资效率。目前,通过该机制已成功授信5亿元。

“三项举措”提质效,优化服务增动能。一是“立体式”宣传精准有效。坚持“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相结合,横向联合科经局、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建立联席机制,纵向打通县域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协作渠道,构建“集中宣讲+线上推送+线下走访”三位一体宣传体系。创新开展“三送”服务(送政策解疑、送服务上门、送产品到企),精心编制《镇安县小微企业融资线上申请指南》等宣传手册,通过“政策直播厅”“银企对接会”等载体,实现金融宣传广覆盖、政策解读零距离、产品推介精准化。二是信贷产品供给扩容增效。在用好“秦V贷”等省级平台产品基础上,立足本地特色(如板栗产业),创新开发“栗乡优创贷”、“生态贷”等特色化信贷产品,提供多样化、适配性强的融资选择,实现“因户施策、精准滴灌”。三是不予授信原因严核查。建立不予授信反馈核实机制。对银行反馈不予授信的企业,工作专班必深入核查原因,并与企业充分沟通,确保原因真实、过程合规、沟通到位,既保障银行风控,也维护企业权益,提升机制公信力。

“四个重点”保实效,闭环管理促长效。一是构建协调联动新格局。迅速响应上级部署,召开专题推进会,印发《镇安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明确部门、镇街职责,构建了“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成员单位”的严密组织体系。二是走访摸排全覆盖(“千企万户大走访”)。印发专项活动方案,组建25个由镇街、部门、银行组成的走访“小分队”,以“两张清单”为基础,深入园区、村社,对14057户经营主体进行全覆盖走访,建立台账式管理、清单式推进、销号制落实机制,确保底数清、需求明。这为精准形成“申报清单”和“推荐清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服务优化精准达。编制《信贷产品简介汇编》《金融业务办理流程汇编》广泛推送宣传;组织科经、住建、农业等部门联合银行开展专场政策及产品培训,覆盖企业125家;举办政银企对接会2场,促成授信1.95亿元、放款5790万元;利用融媒体制作宣传短视频,扩大政策知晓度和影响力。四是调度问效全过程。建立涵盖摸排、清单、授信、放贷等关键环节的全程工作台账。坚持周汇报、月通报、季调度,实时掌握进展,及时研判解决新问题,确保机制高效运转、问题动态清零、成效持续显现。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审核形成“申报清单”452户、“推荐清单”404户,银行机构为379户企业授信5亿元,实际放贷4.27亿元,放贷率高达85.4%。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