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要求,聚焦民营企业融资堵点,打出五项金融组合拳,持续优化金融领域营商环境,系统性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为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产业链定制信贷,破解“融资难”。辖区金融机构立足县域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差异化金融产品,农行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对辖内核桃、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民宿等五大生态特色产业农户客群,落实“三农”绿色差异化信贷政策,将信用贷款额度从50万元提高至200万元,先后向陕西诚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商洛犇犇农牧肉牛养殖项目等多家民营企业发放贷款2000万元。工行围绕食用菌、茶叶、中药材、连翘、肉牛、蛋鸡、生猪等种植养殖行业,陆续推出种植e贷、养殖e贷系列线上金融产品11种,累计投放贷款金额14笔1885万元,有效解决了涉农企业的融资需求。中行推出“漫川古镇贷”“农担快贷”“烟商贷”等金融产品,累计为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435万元,同时通过跨区域联动(东莞分行)担保模式,为陕西迈思普电气集团完成1000万元授信审批。
二是科技企业专属服务,化解“融资贵”。针对科技型民营企业“轻资产、重研发”特点,县农行对1000万以内的存量贷款争取县支行审批,资料收集全后当天将贷款发放到位,并推广无还本续贷、展期等政策,且执行年利率不超过3.3%,科技型企业最低执行年利率至2.8%,企业周转成本下降70%。累计向高新区入园企业陕西欣阳美航实业有限公司、陕西德润康科技发展有限、山阳瑞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科技型民营企业,发放贷款2000万元,有效的缓解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三是绿色通道提效,加速“融资慢”。县农行与发改、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合作,联合创建山阳县生态产品价值企业“绿名单”和绿色项目库,制定出台《“生态价值贷”金融服务实施方案》,涵盖县域七大大产业,建立运用“小微企业协调融资机制”,简化金融业务流程,设置绿色通道,梳理74户绿色企业客户名单,加快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绿色信贷投放,累计为16户民营企业提供1.8亿元绿色信贷支持。
四是政银企协同,打通“最后一公里”。建立“金融辅导员”制度,抽调业务骨干组建“金融辅导员”队伍,为小微企业提供“一对一”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常态化组织召开政银企座谈会,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化解融资难题。县农商行同西安市山阳商会、商洛市山阳商会召开对接会,提供“秦V贷”“e商贷”等线上信贷服务,会上现场签订授信意向21户8.1亿元,实现“商会搭台+金融引流”双向赋能。县中行与县就业服务中心签署战略协议,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户,累计金额90万元。
五是免责机制兜底,消除“不敢贷”。县农商行健全容错纠错和风险缓释机制,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工作流程,对18户27笔2.9亿元不良贷款涉及的信贷员全员免责,切实为信贷人员松绑减负,消除信贷员不敢贷、不愿贷后顾之忧,提升业务人员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