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宝鸡市金台区坚持“四力并举” 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报道第350期
来源:营商办 发布时间:2024-10-22

宝鸡市金台区把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持续优化全区政务服务,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全力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优化区域营商环境。“高效办成一件事”压缩办理时限约80%以上、平均减少跑动约90%、精简材料约82%、减少办理环节约84%。

健全高效工作体系,提升“引领力”。一是制定方案“强组织”。制定《金台区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方案》,明确每件事办理的牵头单位与配合单位,8个牵头部门按照“一事一组”原则分别成立13个推进小组,逐个事项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改革措施和职责分工,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二是对照标准“优流程”。制订“高效办成一件事”申请表、集成申报材料、时限对照表等,根据不同事项办理(场景)情形,明确相关办理细则、标准或制度,通过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减成本等,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三是聚焦服务“定指南”。逐项对“一件事”办事材料、办理流程等要素进行整合,梳理办事指南。制定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工作规范,推动“一件事”场景再丰富,实现自然人从出生到身后、法人从企业开办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全覆盖,推出更多的“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落地落实,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得到全面提升。

建设高质协同体系,增强“内驱力”。一是部门聚力促改革。增强26个部门协作,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85个事项业务流程融合再造和系统重构,实行“只进一门,一窗办理”审批服务模式,减少重复提交资料,实现由“一事跑多窗”变为“一窗办多事”。二是深挖事项促推进。以“政务数据完全共享、事项要素标准统一、办理流程充分优化”为标准,聚焦企业和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推进业务流程重构、材料精简融合,加速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三是联合监管促提升。健全部门内部审管衔接机制,明确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税务局、住建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和边界,及时将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信息和结果同步推送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即时反馈,实现审批和监管信息同步推送、同步共享。

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夯实“支撑力”。一是建强队伍夯基础 。多次组织“高效办成一件事”业务培训,帮助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业务办理流程及操作方法,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工作机制,打造服务规范、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高质量审批服务队伍。二是数字赋能强支撑。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件事”专栏,提供主题服务的办事指引,持续提升全程网办能力。推动“秦务员”APP、“金心办·不见面”等线上小程序的应用,实现24项高频事项“远程勘察”,62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全区网上可办率达96.82 %,全程网办率达80.68%。三是拓展渠道优平台。设置“金心办”服务专区,精选业务骨干提供“保姆式”服务,“手把手”指导企业群众完成业务办理。提供“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窗发证”和免费邮寄送证服务,保障线上一网、线下一窗、自助机、移动端等多渠道端口多级覆盖,提供同质化服务,确保流程衔接顺畅。

扩大政务服务效能,激发“聚合力”。一是与企共振“纵深化”。开展进园区、进商圈、进楼宇、进村社“四进”活动,利用集成式自助终端提供“24小时不打烊”“周末延时”服务,推动涉企服务事项向企业办事不出园区服务驿站集中,个人服务事项向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集中。下沉企业走访调研40余次,现场咨询、解答业务530余件,办理证照68件,实现企业“一件事”就近办、帮代办、跨区办、承诺办、马上办。二是办事体验“精准化”。区政府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办事企业和群众身份“走流程”、以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以普通人员身份调研,对重点事项进行全面体检、全程体验,力求找准企业、群众“办事难”要害问题,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充分利用区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广泛进行宣传,强化政策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三是诉求回应“立体化”。聚焦“高效”“办成”,整合12345热线和政务服务平台投诉建议、“好差评”体系、区政府网站等渠道信息,实行问题分类、清单管理、限时办结,形成工作闭环。同时,以“助企纾困座谈日”“四化包联”“中小企业服务专员”等为牵引,找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帮助企业突破成长“瓶颈”。累计组织区政府领导、区级部门召开“助企纾困座谈日”活动83期,参与企业235户,协调解决堵点难题285件。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