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八十七:宝鸡扶风县
来源:县域处 发布时间:2025-04-03

“一口香”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支点


扶风县地处关中平原中西部,人口42.5万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一口香”臊子面久负盛名。近年来,扶风县以“一口香”臊子面为主的特色产业为核心支点,通过“文化赋值-产业链重构-数字赋能”改造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农产品深加工-文旅场景营造-品牌IP输出”的循环体系,将地方美食从单一消费品转化为带动三产融合的超级引擎,成功激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16.1∶33.7∶50.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4%、6.5%,蝉联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七连冠。主要做法经验总结如下:

聚焦文旅融合,打造美食经济生态圈。一是规划设计赋能。高标准编制《“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并实施一系列跨部门优惠政策协同,构建“美食+文旅”产业框架,投资51.83亿元建成15个文旅项目,特色美食区已聚集52家臊子面店铺,形成以“一口香”臊子面为代表的美食文化地标。二是消费场景重构。融合法门寺、周原遗址等453处文物资源,开发“一碗面+千年文化”体验线路,创新沉浸式非遗展演与智慧旅游系统,建成宝鸡市首家智慧旅游数据中心,带动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1.88亿元。三是流量经济转化。运用网红直播、美食品鉴等新媒体矩阵,形成“线下体验+线上传播”闭环。2024年举办70余场次促消费活动,实现线上交易额25.24亿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1户、规上文化企业1户,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达9.1%居全市首位。

聚焦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一是完善前端供应链。推进农业“四大基地”建设,建成13.2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良种覆盖率98%),完成老果园品种换优5000亩,建成设施蔬菜保供基地400亩,发展35家生猪代养场,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体系,夯实食品加工业基础。二是提升中端价值链。依托规上食品工业龙头企业,投资21.23亿元实施13个食品加工项目,加快以面粉、菜籽油、香醋等食材为主的初级产品加工向特色方便食品产业升级,2024年全县26家规上食品企业贡献全县23%规上产值。三是延伸后端产业链。通过“旅游+”模式嫁接乡村振兴,培育5个村入选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推荐名录,新增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家庭农场10户、现代农业园区2个,实现文旅产业与现代农业的增值共振。建成5A级、4A级景区各1个,3A级景区2个,创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个,推动景、城、产深度融合。

聚焦品牌创新,创建城市超级IP。一是提炼运用文化符号。成功申报碗碗腔皮影戏、鹿羔馍制作技艺等3个省级非遗项目,举办“一口香”臊子面大赛,每年赴目标客源地城市进行文旅推介活动以及在央视、陕西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品牌宣传,将地域美食升维为文化标识,形成“一碗面代言一座城”的传播效应。二是发展连锁扩张模式。累计培训从业技工1.2万余人次,推动由扶风人创办的西安乡党臊子面连锁店全国布局,培育1.2万名专业技工,打造“中央厨房+标准化输出”的产业模式,带动餐饮年接待规模超100万人次。三是推动就业乘数效应。创新乡村“家宴服务队”灵活就业模式,年均创造8000个岗位。通过发放创业贷款、创业补贴等措施,培育臊子面传承人、家政工等2个市级劳务品牌,带动就业2.3万人次,实现超1.2亿元劳务收入反哺民生。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达91.7亿元,增速6.5%较上年增加3.7%。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