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西安市临潼区构建“一办四专班”工作新格局,推进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报道第426期
来源:营商办 发布时间:2025-04-23

近年来,西安市临潼区紧盯项目所需所盼,聚焦堵点难点,定期调度研究、细化工作措施,全面加快项目手续办理,实施项目建设全过程服务,塑造“等上门到上门等”理念,切实以营商环境之优,助力临潼高质量发展。首开项目北京华联兵马俑国际旅游购物小镇,仅用时3个月完成330余亩土地报批及征迁清表。以标准地模式供应3宗198亩长期闲置工业用地,三高·临潼智能制造港项目当年供地、当年开工;丰茂·西安临潼科创智造中心项目手续办理“一月一证件,月月有进展”,比预期时间缩短2个月。

一是成立专班,有序推进。成立重点项目“一办四专班”工作机制(重点项目办公室、手续办理专班、投融资造价专班、策划包装专班、督导考核专班),与项目单位、审批部门高效协同,坚持“人一之我十之”,聚合多方优势力量,全力破解项目建设中的各种瓶颈,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二是完善机制,纾困解难。充分发挥“咨询机构+金融机构+全过程管理机构”智库作用,提供项目融资指导、咨询、服务,合理降低项目造价成本。定期举办项目专题推介会,与金融机构开展座谈、交流会。依托智库,分领域“一对一”主动上门服务,对接项目单位,实地走访项目现场,“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解决项目融资难题。

三是“五长”共抓,高位调度。实行“五长”(督察长、指挥长、项目长、联络长、施工长)包抓重点项目机制,建立完善重点项目“两表”“两清单”,形成“五长”共抓体系,开展双周调度,全面落实一线包抓,提供“一对一”全流程服务管理,形成层层抓落实、级级担责任的工作格局。

四是资源供应,提高效率。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走在审批前”,简化土地报批、征收、储备、供应等程序,提高供应效率,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建立并完善“容缺受理、容缺审查、手续前置、并联推进”等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及产业类投资项目全面实行“告知承诺+预审批”模式,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限,促进规划许可、用地审批的规范化、便利化,加快推进“标准地”供应,实现“拿地即开工”。

五是项目审批,提质增效。以“减环节、优流程、压时效、提效率”四个方面为抓手,深化项目审批集成改革,要素并联推进,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助力项目审批提质增效。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将建设项目绿化设计方案审查事项办结时限压缩70%,绿化面积验收事项办结时限压缩90%;施工图联审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组建专业化政务服务队伍,为市、区重点项目提供全链条“项目管家”帮代办服务,变“企业跑腿”为“政府代办”,助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

六是专项督导,压茬推进。坚持督重点、克难点、保节点的工作思路,建立班长坐班制,各副班长分组跟进,每周现场督导不少于2次,严格按制度推动工作落实。定期召开工作会,开展督导,下发提醒函、专项督办单,起草专题报告,形成科学完善、覆盖全面、闭环管理的督导工作新格局。设立项目推进“红黑榜”,督促部门从市场主体登记、工建审批、方案联审、投产运营等方面为重点项目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服务。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