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省金融系统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党管金融的制度优势,榆林市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施策,通过完善金融生态、畅通融资渠道、创新服务机制,着力构建“股债贷”协同发力的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强化政策引领,打造优质金融生态圈。榆林市依托金融中心,以“规划引领、政策扶持、梯度培育”为思路,通过全方位支持,成功引进了20多家机构并建成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资本市场服务平台。2024年实施财政奖补达1346万元,惠及50多家企业和机构,有效激发市场活力。目前,已形成银行、证券、保险、政府引导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等多元化、广覆盖的完备金融服务网络,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实施梯度培育,拓展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榆林市建立梯次培育机制,按照“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高标准建设资本市场培育基地,组织开展专题培训32场次,参训企业超过500家次。动态筛选51家优质企业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目前,全市已形成主板上市企业2家、港交所在审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449家的梯度发展格局,累计实现股票融资111.22亿元。债券融资取得突破性进展,组织专业机构为榆能集团、城投集团等10家企业开展信用评级提升工作,累计发行各类债券720.38亿元,债券存量规模达261.08亿元。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创新运用绿色债券、科创债券等结构化融资工具,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三、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信贷融资质效。榆林市建立健全信贷投放考核激励机制,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指标纳入季度考核评价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财政性资金存放挂钩,有效调动银行机构放贷积极性。截至6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达3451.66亿元,较年初净增贷款688.46亿元。出台《2025年全市系统化常态化产融对接方案》,建立常态化产融对接机制。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对接活动113次,对接服务企业1177家(次),签约授信161.22亿元,目前已完成贷款投放104.43亿元。建立重点项目融资推送机制,向金融机构推送2025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后备项目共333个,授信879.98亿元,新增贷款投放55.32亿元。创新实施助企联络员工作机制,从银行业金融机构选派78名助企联络员跟进对接548户民营企业,达成融资需求112亿元,已向民营企业授信61.72亿元,完成贷款放贷36.84亿元。
四、建设智慧平台,优化融资服务载体。榆林市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多维度数据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全力打造“互联网+金融”智慧融资平台,整合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税务、社保等多个部门数据资源,构建多维度的企业信用评价模型,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目前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75家,发布金融产品154个,服务企业75771家,累计促成融资133.12亿元。
五、聚焦小微需求,健全融资协调机制。创新运用“两手牵、三字决”工作法,通过“快、强、优”三方面举措,优化服务简化流程,显著提升小微融资服务质效,实现“应贷尽贷、应享尽享”的服务目标,强力推动召开17次专题会议,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截至6月末,榆林市累计走访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341155户,纳入申报清单27927户,纳入推荐清单25323户,推荐清单内获得授信、贷款企业22551户、20229户,占纳入推荐清单内企业89.05%、79.88%,累计授信金额194.05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47.44亿元,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3.89%,低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0.18个百分点。落实5.01亿元尽职免责制度,为3354户企业提供44.36亿元无还本续贷。
下一步,榆林市将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重点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建设,积极探索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金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