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延安市黄陵县构建“产岗双链”新格局激活就业创业新动能——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报道第476期
来源:民营局 发布时间:2025-08-20

延安市黄陵县紧扣“稳就业、保就业”核心目标,以破解“企业用工难”与“群众就业难”双向困境为抓手,聚焦政策落地、服务升级、用工保障等关键环节,持续推动就业创业服务提质增效,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人力支撑。

靶向破局,化解“供需错配”难题。一是政策支持“引凤还巢”。该县出台《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及创业创新推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从就业扶持、创业激励、创新支持三个维度推出13项28条政策,精准吸引本地户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通过“村级组织+技术岗位+县内企业”多元渠道,该县对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大学生每月发放1000—3000元学历补贴,对镇级果业技术员、科技特派员每年补助2.9万—3.4万元,对入职县域29家涉农及科技企业的给予2000—5000元一次性岗位补助。目前,该县已吸纳38名大学生返乡,其中17人进入村“两委”、2人担任果业技术员、7人担任科技特派员、12人入职企业。二是金融活水“润创赋能”。该县创新“创业贷+稳岗贷”金融组合政策,今年以来累计发放181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精准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破解资金瓶颈;搭建“政银企”全周期服务平台,构建从项目孵化到规模扩张的融资服务链,成功培育127家市场主体,带动377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三是产教融合“育才兴业”。紧扣苹果产业升级、文旅融合发展需求,该县联合职业院校开设特色“订单班”,推行“企业提需求、院校设课程、学员进专班”定制化培养模式,与23家企业签订培训协议,1700名“技能学员”结业即上岗,企业技能人才缺口缩减65%,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咬合。

多维聚力,夯实稳岗就业“压舱石”。一是失业保险“双向赋能”。该县构建“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三位一体保障体系,通过“免申即享”智能服务,将402.84万元稳岗返还资金直拨48家企业,稳定1.2万个就业岗位;发放127.8万元技能提升补贴,推动693名职工成长为技术骨干,形成“企业减负增效、员工技能跃升”的良性循环。二是精准帮扶“兜底保障”。该县实施百名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开发200个优质见习岗助力高校毕业生实践成长;为324户易地搬迁户建立“一户一策”电子档案,通过技能培训、基地吸纳等措施,推动就业率提升至92%;创新设立330个乡村公岗、公益专岗,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让民生保障有力度有温度。三是优化环境“筑巢栖凤”。该县出台涵盖住房、医疗、创业扶持、家属就业、生活补贴等7个方面的人才优待政策,配套财税、金融、土地等26条扶持措施,财政专项列支5000万元设立“人才引进政策兑现资金池”,为各类人才来黄陵就业创业营造优良生态。目前,刚性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91名,柔性引进“两院”院士何满潮、王国法、康振生为代表的创新团队11个、专家人才118人。

产岗融合,激活县域发展“新引擎”。一是劳务品牌“提质增收”。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开展电工、焊工、家政、面点师等20余类技能培训,该县打造“黄陵翡翠梨果艺师”“黄陵家政月嫂管理师”“陕北农小厨”“黄陵棍棍面点师”等特色劳务品牌,带动9700余人就业,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实现“顾家、增收”双赢。二是数字平台“智慧搭桥”。该县上线“黄陵就业通”小程序,集成岗位智能匹配、培训在线报名、政策一键申领等功能,依托大数据分析实现“人找岗”到“岗找人”的智能转变。累计推送精准岗位信息1.2万条,促成1800余人次高质量就业,让就业服务触手可及。三是招聘平台“精准对接”。该县常态化举办“春风行动”主题促就业招聘会,联合“秦云伯乐圈”等微信公众号,结合县域企业用工特点和求职者需求,开展涉农企业、文旅行业和能源企业等专场招聘,通过“线上直播带岗+线下摆摊设点”双模式,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帮助120余人成功入职,有效破解企业用工难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岗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