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引领与资金扶持,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近年来,眉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积极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在政策上,积极为民营企业谋划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便利。
在资金争取与运用上成效显著。2022年-2024年连续三年争取到位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累计奖补支持29个民营经济相关项目建设。2022年,创新设立猕猴桃产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这笔资金通过与市县相关金融机构协商,注入陕西新丝路猕猴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增加企业信用额度的方式,有效撬动银行贷款2亿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2023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县住建局负责的荣华路中段道路拓宽改造等2个项目建设,改善县城基础设施,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硬件环境;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县文旅局的横渠书院研学旅游项目,助力民营文旅企业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新亮点,带动相关民营经济主体发展。2024年,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支持猕猴桃园区管委会负责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园区提档升级,为园内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三年来,安排专项资金3600万元,支持齐峰果业等23个猕猴桃和文化旅游首位产业的民营企业项目建设,助力这些民营企业在首位产业上延链、补链、强链,提升市场竞争力。2025年,眉县积极谋划,征集申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9个,进一步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为民营经济拓展发展空间。
二、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助力民营企业腾飞
(一)产业基金担保贷款,破解融资难题。为化解猕猴桃收储及深加工企业、合作社、收储大户融资困境,经县政府研究,由县发改局监管,县猕猴桃园区管委会、新丝路猕猴桃集团与市县金融机构协商,注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眉县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融资性担保基金”。该基金为齐峰果业等22家企业及合作社担保1.6亿元,为47名收储大户担保0.87亿元,合计2.47亿元。资金助力猕猴桃种植、收储、加工、交易近10万吨,产值近15亿元,缓解了融资难,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智慧农业提升品质,推动民营企业转型。为推动猕猴桃生产向精细化、智能化、标准化转型,2023-2024年,眉县重点支持2个民营企业建设的高端智能示范园。项目建成智慧大棚84亩,年增红阳等高端鲜果7500吨,相关企业新增产值380万元,带动145人就业及200户农户发展订单农业。专项资金推动企业转变生产模式,提升品质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冷链仓储能力跃升,增强产业抗风险力。针对猕猴桃鲜果集中上市的保鲜、损耗、错峰销售问题,眉县用专项资金提升产业抗风险力与附加值。累计支持企业建成14个智慧冷链仓储项目,新增仓储能力602.69万吨、生产线2条。完善的冷链设施保障产业链高效运转,减少损耗,提升附加值,增强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
(四)精深加工提级扩能,延伸民营企业产业链。为延伸猕猴桃产业链,将鲜果加工成果酱、果干等多元产品,3年来,眉县支持14家民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带动企业年产值增长2.375亿元,新增就业1530人,推动300户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产业链延伸与效益提升双向突破,为企业拓展空间、提高效益创造条件。
三、持续奋进,推动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产业链协同,提升集群效应。以猕猴桃精深加工民营企业为核心,推动猕猴桃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全链条民营企业联动。鼓励民营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或协会,统一产品标准、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形成“种植有标准、加工有特色、销售有渠道”的集群发展模式,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升眉县民营经济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二)深化科技创新赋能,突破关键技术。整合专项资金与产业基金,重点支持猕猴桃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如功能性产品开发、副产物综合利用;支持智慧农业技术迭代,如精准种植、品质溯源系统升级。推动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技术优势巩固产品高端化定位,助力民营企业在科技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拓展市场渠道,增强品牌影响力。利用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拓展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布局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冷链物流直达体系。加大区域公共品牌“眉县猕猴桃”的宣传力度,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参加国内外展会、打造文旅融合体验项目,如猕猴桃主题采摘园、加工体验馆等,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认可度,为民营企业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
(四)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共同富裕。引导加工民营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技术培训等方式,将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农村劳动力向加工、物流、文旅等民营经济产业转移,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助力农户持续增收,夯实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民生基础,实现民营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