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搭建“村光大道”舞台助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宁陕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开展“村光大道”全民文旅活动,积极开创文旅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有效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促推县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动,组建“村光大道”服务保障工作专班,由公安交警、文旅、卫健医保等9个部门组成的“村光大道”活动服务保障队伍,以“最完善的赛事保障、最优质的配套服务、最舒适的旅居环境”服务游客。
二是创新机制设计。强化节目选拔、科学设计赛程和优化节目搭配,每周确定一个镇“主题之夜”,立足“群众主体、群众主创、群众主享”,突出“村味农味、土味原味”,为宁陕“文共体”破题和“出圈”提供实践探索。目前,累计举办13场,演出节目144个。
三是积极宣传引流。构建“11+100+N”的全民媒体矩阵,线上依托抖音和微信视频号,启动“百名网络达人”和“2000名全民主播”培育,活动网络曝光量超7亿次。线下对接旅行社,通过“21℃的夏天清凉宁陕”和“村光大道”主题推介走进居民小区,引客入宁。
四是做优赛事服务。设立旅游志愿服务点,各部门干部职工及志愿者6000余人次投入服务保障工作,全县免费开放公共及单位内部停车位;推出“看赛事、游景点、住民宿、品山珍”串联服务,扎实打好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旅游服务保障主动仗。
五是突出品牌运营。依托9个商会工作站和24家宁陕山珍经营门店建立“村光大道”全国运营体系,完成“村光大道及图形”商标注册,在抖音、小红书、快手和微信视频号上推出“宁陕村光大道”话题,带动乡村旅游、餐饮、商贸、文创、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二、工作成效
一是激活夏日旅游。着力用好“凉”资源、做强“热”经济,活动举办以来,吸引来宁旅行团336个、同比增长159.1%,共计接待游客140.74万人次,同比增长41.83%;实现旅游花费6.84亿元,同比增长53.7%。单周接待游客最高15.33万人次,单日接待游客最高4.75万人次。
二是带动消费升温。全县宾馆、酒店周末两日平均入住率达到92.58%;遇见海棠、冰雪山居、朝阳山居等民宿集群入住率保持在80%以上。县城重点监测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929.22万元,增长近3倍。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住宿、餐饮消费火爆,拉动GDP同比增长7%。
三是丰富群众文化。宁陕面塑、花鼓戏、皮影戏、清真十大碗等非遗文化走上“村光大道”舞台,全县各类文化活动同比增长30.5%。县镇村三级文共体服务中心开展文化点单配送服务60场次。全县公共文化场馆服务15余万人次、同比增长23.2%。
四是全媒体高度关注。“村光大道”4上央视,9上陕台,相继被CCTV-3《文化十分》、CCTV-2《正点财经》、CCTV-13《关注观察》、CCTV-17《中国三农报道》播报。抖音播放量已超过1.4亿次,全平台共发布村光大道相关信息1.1万余条。
三、经验启示
一是对标中央要求把方向。认真领会中央一号文件“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精神,主动到贵州台江、务川县等地考察学习“村BA”“村光大道”先进经验,选派本县文化工作人员到央视和省台跟班学习,持续提升活动效果。
二是立足产业实际求突破。实施生态旅游“六大行动”和民宿产业“六百工程”,建成悠然山、上坝河、筒车湾等国家4A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民宿集群20个、运营精品民宿33家、地方标准等级民宿16家,近三年新增床位7000张。
三是紧跟群众需求补短板。积极推进县域紧密型文化共同体改革,建成县镇村三级文共体服务中心,通过让群众演、群众看、群众评,打造百姓舞台,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多元化,开发地方文创产品,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