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信息中心苏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来源: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0-06-17

  此次来陕,习主席第一站就是到秦岭牛背梁考察生态保护。要深刻体会其中的政治意蕴,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按照地方所需、所能的原则,大力支持和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为做好陕西新时代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强大动力。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牢牢把握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的政治要求,牢牢把握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五项要求,牢牢把握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嘱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强食品工业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培育,推进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建设“绿色矿山”,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要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土地、劳动、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狠抓项目建设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化经营,强化区域特色产业体制保障,因地制宜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高质量发展,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以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新成效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力量。

  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林果业、养殖业、富硒食品等区域特色农业,培育更多“小木耳、大产业”,加快文化旅游和康养产业发展,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落实。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地有效地保护好秦岭巴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绿水青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要紧盯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推动陕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业绩。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重要指示,切实加强秦岭巴山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和城镇体系。要切实改进作风,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奋力推动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牢记习主席的谆谆嘱托,深刻体悟“胜战之问”“价值叩问”“本领拷问”,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紧抓实练兵备战各项工作。要深化整风整改,狠抓正风肃纪不放松。以“在路上”的韧劲毅力、“在肩上”的责任担当、“在弦上”的战斗姿态,做到抓教育预防、监督监察、查案惩腐、纠风治弊、落实“两个责任”、加强自身建设六个方面“严紧实”。要扛起为民担当,助力发展大局不放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陕西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抓手”“我省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为创新驱动发展集聚了巨大潜能”“面对重大战略叠加的难得机遇,我省追赶超越迎来了光明前景”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这一重要要求,立足于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精准把握,指向着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总体目标,体现了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家乡的希望重托,是从根本上对陕西经济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

  作为从事宏观经济工作的我,要深刻认识新时代追赶超越不是简单追求GDP的增长、不是单纯追求总量的增加,而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内涵式发展,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围绕自己实际工作,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在工作中要时刻牢记此次习总书记来陕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记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重要指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奋力推动陕西绿色循环发展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在本职岗位上为陕西经济发展和绿色循环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