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习近平说:“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3月29日到5月12日,习近平先后考察浙江安吉余村、陕西牛背梁保护区、山西汾河。每到一个地方,习近平都十分关心环境和环境保护、修复问题,清晰地传达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会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一个主题。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论述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2005年8月习近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的。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保护自然早是耳熟能详的话语,但将其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整合为一个基本理念,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
2016年8月,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明文规定,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3、“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被经常提及,并被纳入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还先后提过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等理念。
二、我省生态环境的特殊重要地位和建设要求
1、特殊重要地位
秦岭的独特生态地位:不仅是支撑西安这一国际化大都市及关中平原永续发展的生态屏障,还是长江、黄河重要支流的涵养地。秦岭的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影响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供给。
陕南地区生态地位:是国家战略水资源保障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的70%来自我省陕南。
陕北地区和关中地区生态地位:生态环境保护属于重大国家战略。关中地区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主战场之一。
2、对陕西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习近平总书记说:“从今往后,在陕西为官,首先要了解这段历史、这个教训,警钟长鸣,明白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当好秦岭生态的卫士,切勿重蹈覆辙。”
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围绕落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产业、加大环境保护、治理水土流失、实施移民搬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着力点
1、以秦岭整治保护为重中之重,打好青山保卫战。
2、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科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严格落实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构建河长制湖长制严密责任体系,深入推进渭河、汉江综合治理,加强水源地保护;采取封育保护、退耕禁牧、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
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深刻认识目前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艰巨性,并以高度的政治意识、自觉的责任担当、扎实的具体行动,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