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9-20日参加我委组织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第一期轮训班,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就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安排部署,收获很大,感触很深,现就学深学透讲话精神,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更好地指导工作谈几点体会。
近年来,筹划实施的几个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都集中在陕南秦巴山区,主要着力于秦巴山区产业精准扶贫和汉江区域协同发展,如国际农发基金贷款7200万美元在陕南三市9个贫困县开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5亿美元实施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项目。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对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提出了最新要求,对我们正在实施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也指明了方向。
习总书记讲,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祖脉和中华文化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陕西的秦巴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占70%的水源总量。陕南三市28个县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确保汉江出省断面稳定二类水质,做出了巨大牺牲。在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持绿水青山的同时,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必须不断探索生态价值实现的途径。
秦巴山区特色产业扶贫是生态价值实现的一个有效途径。这两年,利用国际农发基金贷款实施的陕南农村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在这方面正在进行探索。通过政府(Public)、经营主体(Private)、贫困农户作为生产者(Production)的合作伙伴关系(Partnership),简称4P模式,项目在陕南创新性地开展了包括木耳、茶叶、中药材、腊肉、中华蜂、等各种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价值链开发,带动了一大批贫困农户勤劳致富,也促进了绿色、有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习总书记在柞水考察黑木耳产业时指出,“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要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还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农发基金贷款特色产业扶贫项目要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把特色产业商业计划书中的产业链尽可能延伸,发展益贫型价值链,把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更多低收入农户镶嵌在特色产业链中,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在陕南秦巴片区通过产业脱贫,只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还要衔接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国际农发项目后面的几年实施期内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习总书记强调,追赶超越是内在素质、综合素质和内涵的追赶超越,不单追求GDP的增长,不是单独追求总量的增加。这为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今年刚刚启动实施的世行贷款陕南可持续城镇发展项目,必须按照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平台,精心组织、群策群力,认真抓好汉江生态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相关工作,利用好世行智力资源,促进实现陕南汉江经济带内在素质、综合素质和内涵的追赶超越。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策划包装一批“蓝天、碧水、净土、青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项目,向国家申报,争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资金,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助力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和黄河流域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