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能源局产业发展处孙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来源: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0-06-19

  时隔五年,习总书记再次回到陕西,从生态保护到脱贫攻坚,从经济发展到人才教育,从“五个要求”到“六稳”“六保”,总书记再对陕西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出了新期望。我作为省发改委派驻镇巴的挂职扶贫副县长,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将重点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如期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等任务,抓好对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扎实推进镇巴脱贫攻坚后续工作。

  镇巴县今年年初已实现脱贫摘帽,但作为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如何保证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后不返贫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省发改委驻镇巴扶贫团以培育扶贫产业为抓手,通过开展深入调研、寻找科技支撑、培养致富带头人、引进优势企业等一系列方式,为镇巴县打造了多个扶贫产业。目前食用菌培育、林麝养殖、水稻水产共作,草莓种植、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等项目已扎根镇巴,带动了一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首先是省发改委机关为包扶的泾洋街道办李家坪村设计了“山顶养林麝、山间中药材、山脚育菌菇”的产业扶贫模式。林麝养殖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科研院所”的机制运行,目前林麝存栏已达140余头,带动5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引入杨凌知名农业企业建设的食用菌培育和菌棒生产基地项目现已完成投资四千余万元,带动3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1000元。同时,林麝养殖和菌菇培育项目已实现向县内其他乡镇复制推广。其次是省物价局和省能源局为包扶的赤南镇梅坡村设计了青脆李种植+稻田禾花鱼、虾、鳖养殖+农业体验旅游的田园综合体产业扶贫模式。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500余亩,带动农户262户(其中贫困户98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目前青脆李种植已初具规模;稻田禾花鱼养殖直接将当地的大米附加值提高了1.5倍,产品还供不应求;农业体验旅游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第三是省外贷办和省发改宣教中心帮助包扶的青水镇丁木坝村利用国际农发基金贷款,建立畜禽养殖合作社;省统建办和省节能中心帮助包扶的盐场镇源滩村建立桑蚕养殖车间;省信息中心和省能源发展研究中心为包扶的泾洋街道办草坝村引入中华蜂养殖项目;省政府投资评审中心为包扶的杨家河镇贺家山村引入林麝、中华蜂养殖项目;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省发改研究中心帮助包扶的盐场镇柳家河村建立集体茶叶加工厂;省重大项目储备推进中心和国任保险公司为包扶的杨家河镇王家河村引进草莓种植项目等等。此外,省发改委扶贫团还为镇巴县泾洋街道办、长岭镇、小洋镇、大池镇等地引入了彩色猕猴桃种植、屋顶光伏发电和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等多个产业项目和投资企业。

  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及各个帮扶单位的努力下,镇巴发展绿色产业的思路进一步明晰。结合镇巴县的实际情况,扶贫团下一步拟从三个方面发力,继续支持镇巴加速发展。一是打造镇巴健康医养基地。镇巴县生态环境良好,是天然氧吧。县内医疗机构众多,设施也较为齐备。这些条件都非常有利于发展健康医养产业。目前县内已有部分企业有意向涉足这一行业,只是还没有较为成熟的思路,资金方面也相对缺乏。扶贫团针对这一情况将积极引入高水准的规划团队和投资,争取年内启动一到两个基地的建设。二是发展绿色农副产品订单农业。镇巴可耕作土地面积小,不具备大规模生产农副产品的条件,但现有的农副产品都是绿色有机生态产品,品质优良。结合这一情况,扶贫团致力于将县内优质的农副产品通过质量认证、品牌打造、市场推广等方式,推向高端市场,以订单式生产方式精准投放目标市场,提高当地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三是中药材市场开发和深加工等产业的培育。镇巴群众素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目前县内大黄、天麻的种植已形成规模。县里也已引入了一些中药材初加工的企业,并启动了中药材产业园的建设工作。扶贫团将配合县内统一规划部署,协助产业园高水平规划、高质量招商,并争取将一些技术含量高、资金实力强的专业性企业推荐到镇巴投资兴业。力争将镇巴打造成为全省贫困地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