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次来陕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求我们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做好就业、教育、卫生、社保等工作,彰显了人民领袖爱人民的赤子情怀,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总书记对家乡的关切和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要求我们“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陕西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等要求,强调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稳”是基础,“保”是底线,从之前“六稳”政策落实落地,到如今提出“六保”兜底政策,中央打出“六稳”加“六保”的政策“组合拳”,在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快速转危为机上,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结合处室工作,从全面落实“保基本民生”任务出发,新形势下,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全委中心工作,创新谋划思路,积极主动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下一阶段,我们要重点推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提出的几项民生社会领域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全面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卫生院,要求“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在老县镇中心小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我们要深入调研,认真编制好我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陕西省“十四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着力在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继续推进全面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化各级公共卫生机构职能。
二是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西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交大西迁博物馆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一方面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守护好黄帝陵、兵马俑等文化遗存,加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供给,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黄帝陵文化园区和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积极推进碑林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陵博物院改扩建工程,加大对汉长安城等大遗址和文物保护力度,同时精心筹办第十届全运会,完成好十四运会场馆建设任务,努力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
三是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强调要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强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等。我们要稳妥做好复工复产复学工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强化对困难群体救助措施,继续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不断提升特困人员、残疾人、儿童福利等服务机构托底保障能力。在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过程中,注重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切实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继续实施农村互助幸福院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健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切实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落实落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救助供养范围。简化优化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程序,适当提高救助标准,提升救助时效性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要继续按照“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目标要求,更加主动有为,创新争先,全力做好“十四五”规划统筹、定期预测分析、项目指导谋划等中心工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提供方式,推动我省公共服务由基本兜底保障向向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转变,由政府投入为主向政府和社会资本双轮驱动转变,促进公共服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