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安康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视察时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这个重要论述,实质上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观的生动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全省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了得了积极成效。各级领导干部、各类企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大了蓝天、碧水、净土、青山污染治理力度,环境质量改善快速提升。但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作为一名从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干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委党组的要求,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住房难寐的责任感紧迫感,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气魄,只争朝夕,昂扬向上,加倍做好本职工作,为打造青山绿水做出新的贡献。2020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抓好能耗“双控”工作。坚持存量挖潜力,增量控水平,强化重点企业节能管理。一是按照“一个平台、市县共享”原则,完成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确保年底前“百千万”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在线接入,提升各级节能管理水平。二是开展节能专项监察。对全省30家煤化工、有色、水泥、电力(关中地区)等行业企业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三是以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委托第三方机构遴选10余户有基础、重管理的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总结推广一批最佳实践和典型案例,引导“百千万”企业建立节能管理长效机制。四是加强项目节能审查。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统筹推进节能工作,保障符合产业政策、不属于产能过剩、能耗水平领先项目合理用能。对2019年节能审查项目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继续开展年度节能审查项目抽查检查。五是会同统计部门加强节能形势分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完成“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
二、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一是落实中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以集中供热、污水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指导园区编制循环化改造方案,确保年底前,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二是抓细抓实西安、榆林、渭南、韩城4市国家级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项目落地工作,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建设一批城镇“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促进资源再生利用企业集聚化、园区化、区域协同化布局。三是会同生态环境等部门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四是研究制定燃煤电厂、垃圾焚烧电厂、水泥窑炉等协同处置餐厨废弃物、城市污泥、秸秆等生物质废弃物政策。
三、严格控制关中地区规上工业煤炭消费。协调统计部门抓紧核算2015年关中地区全社会煤炭消费数据,继续抓好规上工业煤炭消费控制。一是合理控制电力用煤。优化电力调度,优先调入陕北、陕南电量,严格控制30万千瓦以下机组上网电量。二是严格控制非电力用煤。抓好水泥、焦化、有色、煤化工等耗煤大户,会同电网公司严格控制自备电厂上网电量,加快燃煤锅炉清洁化改造,支持地热能替代集中供热燃煤锅炉。三是加强火电、建材、有色、钢铁、煤化工等行业锅炉窑炉节能减煤技术改造,积极实施余热暖民工程。
四、全面完成关中地区散煤治理任务。以群众温暖过冬的为总要求,以电、气、洁净煤及生物质使用等多能互补为原则,抓紧推进散煤治理工作,确保采暖季前完成75万户散煤治理任务。一是完善运行补贴办法。参照西咸新区做法,将电费补贴转入电网公司,由事后补转为事前补。并推广能效比高的空气源热风机和电蓄热器。二是研究完善煤改电峰谷电价、阶梯电价、直供电交易等优惠政策。三是按照以气定改原则,稳妥推进煤改气。研究制定据实补贴办法。四是印发洁净煤+专用炉具、生物质+专用炉具推荐目录,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山区和暂不具备煤改电、煤改气的村镇,积极推广洁净煤和生物质。
五、大力推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建设。按照国家发改委、卫健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和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的项目申报通知,争取6月下旬前再上报一批项目,力争明年底,实现每个县(市)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每个地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成一个符合运行要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体系,大城市、特大城市具备充足应急处置能力。
六、抓好环资项目储备和事中事后监管。一是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新增投资和财政专项债申报要求,积极做好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二是加强对中省支持项目的监督管理。开展项目主管培训,督促项目单位每月10日前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各市每季度需实地查看一次项目,并及时报送项目完工报告。对一年内不能及时开工的项目,需及时进行调整。
七、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落实中省部署,推进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发展。会同工信、科技、商务、教育部门分别开展绿色循环园区创建活动、绿色技术创新“十百千”行动、绿色商场创建活动、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支持培育一批省内大型节能环保企业,促进污染治理重点技术装备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支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推进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按照国家发改委通知要求,近期组织条件较好的园区抓紧编制实施方案,力争部分园区列入国家第二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