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调研,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对陕西工作的关心重视和对陕西人民的牵挂厚爱,为做好新时代陕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结合工作职责,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认识扩大有效投资在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主要着力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就是为了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但也要看到,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当前,国际疫情防控态势依然严峻,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消费短期内难以形成增量支撑,扩大有效投资仍是对冲疫情影响,稳定增长、以稳促保的关键一招,聚焦重点领域,突出民生导向,优化结构、优选项目,持续做好扩大有效投资各项工作是落实总书记对陕西要求的具体行动。
二、迎难而上,多措并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一代信息网络、5G应用、充电桩等)、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有效投资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投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企业保就业的关键作用。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加快中省投资计划下达进度,优先支持和配套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用地、用能等向重大项目倾斜。坚持分类指导、分区分级施策,对在建项目,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套,保障原材料、设备等供应,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新建项目,抓紧推进项目可研、征地动迁、市政配套等前期工作,畅通审批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审批效率,落实开工建设条件。二是持续优化投资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服务,持续提升营商便利度;依法依规推广PPP模式,鼓励民间资本重点投入国家重大战略及补短板领域项目;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支持力度,落实好减税降费等政策,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三是健全投资项目谋划储备机制。结合国家涉陕的重大战略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等领域补短板,抓紧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三、担当负责,强化落实,切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一是全力做好稳投资工作。定期分析研判投资形势,建立省市重点项目月度协调推进机制,深入开展基础设施项目攻坚和中省国企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帮助部分投资下滑严重行业、市县研究解决困难问题。二是全力争取国家支持。加强对市县工作指导,最大化争取抗疫特别国债、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特别是积极做好专项债券相关工作,精准对标国家政策,做好项目申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跟踪资金使用情况,加强调度督导;积极与国家部委衔接,争取增加我省专项债券限额,并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纳入专项债券支持范围。三是全力加强金融保障。创新市县投融资模式,统筹用好基金、资产证券化、保险、PPP、REITs等各类金融工具,提升市场化融资能力;推动降低投融资成本,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组建“金融服务团”,对市县开展金融服务对接,促进政策性金融落地。四是全力做好政策宣讲培训。加强对国家投资、融资、财政、金融等政策培训解读,组织地市交流经验做法,对外省好的经验抓紧研究学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振市场主体长期投资经营信心,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