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十大精神青年谈】县域处党支部王立:贯彻二十大精神激发奋进力量 全面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来源: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22-12-08

  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站位高远、视野宏阔、思想深邃,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宏伟蓝图,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鼓舞士气、催人奋进,更为我们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将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将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擘画的蓝图,在全面落实上狠下功夫,引导各县(市)全面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理清发展思路、谋划发展方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定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举措。

  一是强政策,立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潮头。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我们坚持推动县域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出台《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76个县(市)“一县一策”和13个市辖区“一区一策”事项清单,分类指导市级制定完善落地政策,谋实定准主导产业、推动园区提级扩能、加快县城提标改造,提升县域综合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用活用好50亿元县域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首位产业培育发展、产业园区提级扩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和县城建设。持续加大县域考核力度,实行按季通报,会同省委组织部进行约谈或警示,以考促干,激励担当作为。扎实抓好案例推介,设立“坚持高质量,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专栏,推广有效经验做法,省委省政府领导给予批示肯定6次。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采写县域经济重点报道9篇,刊发内容受到省级部门广泛关注认可。

  二是强产业,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石。报告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我们将持续壮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细化谋实产业定位,合理布局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标杆产业和区域品牌,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首位产业潜力大的县(市)、区。落实特色专业园区培育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特色产业项目库,积极引进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主导产业。深度对接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支持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建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园区整合升级,大力整合同类型、同方向园区,深入实施特色专业园区“十百千”培育工程,再创建一批省级以上经开区、高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村产业发展融合示范园。支持市县采取托管联办等方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持续推行“亩均效益”评价。完善园区经济统计,建立低效企业退出机制,盘活低效用地。

  三是惠民生,把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我们将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落实《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和我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市体检省级试点,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引进培育就业能力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乐业安居”专项行动方案(2022年)》,推动《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实施方案》落地,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等重点任务,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把工作重心进一步聚焦到搬迁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实现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四是促改革,激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报告明确,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改革创新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坚持发挥秦创原“总窗口”带动作用,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善用招商引资的投行思维,牢固树立大抓项目、大抓招商鲜明导向,制定具有刚性标准的产业导向政策,努力实现县域招商引资新突破。深化“放管服”改革,逐步推进县级层面“零许可”,全面推开“一件事一次办”。协调推进县域经济体制改革、园区市场化改革、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加快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与“好差评”系统、“秦务员”APP功能衔接,赋予县(市)更大自主权。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机制,建立三级协调处理机制,及时推进解决企业生产、市场保供、运输等生产经营困难。

  五是抓统筹,强化县域经济高质量支撑。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探索实施“两山银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紧盯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做好灾害应急各项准备工作。实施新一轮县域专项资金支持计划,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县域龙头企业与专业化配套企业等协同协作,加大税费减免、投融资服务、市场开拓等政策扶持。开展民营企业“扶小创优”培育行动,推动省属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县级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加强产业发展、劳务协作等方面合作,共建产业集群。同时,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总遵循,强基铸魂淬火成钢,把“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把队伍建设好、群众带领好、资源优化好、改革深化好、民生发展好,持之以恒抓下去,抓具体、具体抓,打造新的增长极。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把全面学习把握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热情,聚焦主业、集中精力、埋头苦干、狠抓落实,为全面开创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积极力量!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