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十大精神书记谈】农村经济处党支部书记孙越鑫: 踔厉奋发  担当作为  奋力谱写新时代我省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22-12-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近五年取得的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明确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通过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政治信念更加坚定

  十八大以来,面对长期积累和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实现新的飞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祖国更加天蓝山绿水清,特别是带领人民经历了具有历史性胜利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新时代我们国家能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最根本原因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因此,在新征程上要更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主动作为,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更加明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和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等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在全面建设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农经处要把建设农业强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工作目标,围绕乡村振兴、粮食安全、水安全保障、生态安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三、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围绕建设农业强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目标,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把握工作思路,做好“四个强化”、“五个加快”。

     做好“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聚焦当前农业农村短板,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长远需要,统筹谋划“十四五”农业农村各项规划实施工作,做好与国家规划的有序衔接、梯次推进,衔接平衡农业、林业、草原、水利、气象、生态及有关农村基础设施等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将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落实到具体项目,有序做好项目实施,细化实化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二是强化项目建设。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要求,既着眼长远规划、注重于远期项目谋划,又立足当前、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组织各市开展涉农项目规划及前期论证工作,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做到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督促协调力度,对于在建项目,千方百计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实际困难,优化建设环境,督促施工单位配足建设力量,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对于建成项目,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对于前期项目,压实工作主体责任,统筹好各阶段工作任务,同步推进建设用地、规划选址、资金筹措等工作,促进尽快立项和开工建设。

  三是强化资金筹措。资金是项目建设最大的制约因素,要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有效扩大农业农村投资规模。一是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汇报衔接,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最大支持;二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完善价格回报机制,吸引企业投资和信贷资金,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三要指导各地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政策,争取我省涉农项目投资再上新台阶。

  四是强化政策制定。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乡村振兴、水安全、生态安全的热点问题,深入基层一线,采取座谈交流、实地查看、收集资料、综合分析等方式,对我省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面临的问题和风险等进行深入调研。围绕调研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细化措施办法,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政策建议。要加强每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把握大势,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困难挑战,做好防范化解“三农”领域重大风险工作,确保农业农村发展保持好势头。

  做好“五个加快”:

  一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粮食安全是国家和经济安全的底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陕西省4401万亩耕地红线。坚定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现代种业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进。

  二是加快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统领,统筹各种资源要素,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厕所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实现脱贫成果更巩固、乡村振兴快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是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我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延长农业产业链,融入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推广总结9个已经创建的国家示范园经验与典型做法,指导做好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加快推进《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三年行动计划》,认定分布第一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公布第二批省级示范园创建名单,并做好引导创建工作。

  四是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确保供水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水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引汉济渭二期、东庄水利枢纽、西咸新区斗门水库、榆林东线马镇黄河引水和安康恒河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黄河流域淤地(拦沙)坝、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统筹推进引汉济渭三期、东庄水库供水、榆林将家窑则水库、延安王瑶水库扩容、汉中焦岩水库、宝鸡普化水库、西安鲸鱼沟车村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前期工作,争取部分开工建设。深入论证引嘉入汉工程,积极推动引嘉入汉工程列入国家有关规划,争取国家层面支持。

  五是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确保生态安全。深入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理念,加快推进以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区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森林草原防灭火、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国有林场管护用房建设等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我省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着力推动我省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四、工作作风更加严实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作风建设是推进工作、干好事业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落实好党的优良作风和“勤快严实精细廉”工作要求,确保工作目标落地见效。要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内容,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做好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政策制定等各项工作,以实干作风推动我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时代下,在党中央对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下,相信“三农”发展成果会不断创新,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会不断增强。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