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民族复兴的制高点,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目标任务,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是指导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外贷办党支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和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学习研读二十大报告,努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承担的借用国外贷款和招商引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借用国外贷款工作中,从项目的筛选包装申报、组织实施到项目验收全过程严把质量关,在脱贫攻坚、城市更新以及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服务基层,扎实推进两个在建项目高质量建设。在借用国际农发基金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项目中期评估后,创新性的在传统商业计划基础上增加了特殊类型商业计划。为加快中期评估后的项目实施工作,利用疫情空窗期,单独或组织项目管理、监测评价、农业保险、财务能力提升等相关咨询机构和专家,不定期赴7个项目县区调研指导,帮助县区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督促加快工作进度,努力提高项目实施质量。
当前是世行可持续城镇发展项目实施进入中期阶段的关键节点,工程招标和建设任务繁重,为加快推动项目进度,从去年年初组织项目管理咨询公司专家,根据各县区实际情况制定行动计划,逐一进行现场指导和督促,每县区至少两次,甚至三四次,期间如有紧急情况或疫情影响,则采取线上方式给予指导,尽最大努力帮助市县做好工程招标和建设质量控制工作。配合财政厅及时办理世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专用账户预付款的资金回补,精简办事流程,加快贷款资金周转,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通过大量科学规划和细致工作,大大推动了项目进展。在项目中期评估总结会上,世行和德促联合考察团对项目实施进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了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执行农发基金项目实施以来,充分发挥其带贫益贫作用,项目覆盖受益人口超10万。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衔接乡村振兴,是陕南地区农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多次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外方的赞扬。为做好项目成果宣传工作,我们组织项目知识管理咨询单位,多次赴项目县区实地调研和拍摄,梳理总结项目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在前期已总结的南郑中蜂养殖、雏菊花枕加工、青年人创业、食用菌种植、镇巴腊肉价值链开发、西乡产业转型等6个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又制作了汉阴桑蚕养殖、勉县刺梨产业发展以及妇女在农发基金项目中的参与等3个典型案例资料,在项目微信公众号刊登,受到国家相关部委和兄弟项目省份一致好评。编写的《将小农户打造成农业产业价值链中坚实的一环—陕西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和建立扶贫价值链案例》,从全球50多个国家的517篇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的“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并将收录进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网站—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分享平台,这也是我省唯一入选的案例。充分体现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为推动我省环境保护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积极策划包装了借用世行贷款乡村塑料垃圾减排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谈判签约阶段。
在招商引资项目的征集筛选过程中严把项目质量关。在我省举办或参与的招商引资活动中,承担了全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征集筛选推介及项目册的编印工作。在这一工作过程中,特别是在项目筛选入册前,首先汇总整理后提交委相关业务处室把关,确保需要推介的项目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产业政策要求,从招商引资源头上把控招商项目质量,引导招商引资更加有利于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兔年春节收假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我们将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继续扎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力推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持续扎实做好借用国外贷款和招商引资工作,以高质量项目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