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深入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率先开展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通过给与相应的融资利息比例的财政补助,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将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转化为具有流动性、可交易的“资本”,将技术产权打包成可在资本市场上流通的证券,在开辟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研发核心技术产权的动力,增强了社会资本投入企业科技创新的吸引力。
一、主要举措
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中,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由于缺少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一般以银行贷款为主,绝大多数时候面临融资额度低、成本高、贷款周期短等痛点问题。西安市充分发挥政金企融资对接机制作用,创新推出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资产证券化业务,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持有的“知识产权+技术交易合同应收账款”为底层资产,以国有融资平台优质信用为支撑,帮助企业将“技术流”转化为“现金流”,获得期限更长、成本更低的融资,有效盘活了技术资产,助力科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探索政银企融资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建立完善政金企融资对接机制,出台《西安市科技金融融合业务工作指引补充细则》及《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票据化)试点工作指引》等政策措施,充分引导国有融资平台、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券商等多方参与技术融资探索创新,共同帮助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批量获得高额度、低成本、长期限的融资项目。
二是开辟技术助力企业发展新场景。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资产证券化业务,相较于传统1年期融资具有融资成本低(利息不超过4%)、期限长(3年)的特点。在融资前期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均参与合规尽职调查,及时发现和帮助企业整改法务、财务等方面的问题,确保融资顺利。同时,金融机构可以更早了解发现一批创新能力强、研发能力突出的“硬科技”企业,对于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具有积极作用。
三是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企业融资。政府通过贴息补助和风险分担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且融资规模较大,获益企业较多。以首单发行的1亿元规模为例,西安市本级贴息补助不超过3%,即补助300万元,可撬动社会资本1亿元参与。
四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资产证券化业务,同时可为产业链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中发债,通过融资支持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促进技术要素、资本要素、产业要素互相融合。
五是有效培育上市后备企业。企业通过自身过硬技术在资本市场提前“亮相”获得融资支持,成为上市重点关注对象,为后期上市工作奠定有效基础。按照1亿元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证券化项目支持12户企业来测算,拟发行规模8.27亿元即可支持约100户企业成为上市后备力量。
二、取得成效
秦创原-华鑫-西安高新区技术产权(技术交易)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作为全国首单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证券化项目,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以西安市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持有的31项核心技术专利及14笔技术交易合同为底层资产,由西安高新金融控股集团发行,金额1亿元,票面利率3.85%,信用评级AAA。项目涉及的科技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形式,架设起了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实体企业之间的桥梁,实现产业和资本的良性循环,为全国探索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证券化助推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西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