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全省优秀改革案例】西咸新区打造“区域评估+用地清单制+标准地”土地供应新模式,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来源:体改处 发布时间:2024-09-19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推出“区域评估+用地清单制+标准地”一体化改革,构建起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土地供应新模式,进一步加快项目落地投产。

一、开展区域评估,精简审批手续

一是制定《沣西新城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多部门积极配合、协同联动,形成改革工作合力。二是提供评估结果,各实施部门按照“7+N”模式分门别类推进区域评估,报告编制费和专家评审费均由政府买单,评估结果对外公开,相关部门制作标准化模板、制定评估成果应用指南,评估结果部门互认共享、企业免费使用。三是简化审批手续,推行承诺制度,按照“明确告知、书面承诺”原则,审批部门根据企业提交的一张表单,对符合区域评估要求的项目简化审批,实现“项目单位随即申、审批部门随即审、审批结果随即出”。截至目前,沣西新城35个项目成功应用区域评估成果,平均为每个项目节省编制费用约30万元,节省报建时间约60天,真正实现审批过程“零收费”、工程报建“零成本”。

二、推行“用地清单制”,实现土地“带清单”挂牌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沣西新城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实施方案》,对社会投资工业类项目实行“用地清单制”改革。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土地挂牌前,相关部门会商会审,明确任务分工,夯实工作责任,完成地块涉及的评估、普查工作。三是形成“用地清单”,评估、普查结果意见汇总形成“用地清单”一览表,随土地挂牌信息一并公示,企业竞拍时即可充分了解地块现状,提前开展规划方案设计,为后续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手续快速办理提供保障,用政府“审批减法”换取企业“发展加法”。目前,沣西新城已成功出让“标准地”7宗,总面积达1176亩。

三、实行“标准地”改革,打造示范样本

一是制定《沣西新城“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施办法》,建成“5+X”标准地指标体系,根据产业定位和地块实际,确定了“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用地标准、建筑容积率、能耗标准”等5项固定性指标。二是做优项目服务,组建“懂审批、会报建、善服务”的帮代办团队,按照“精准式+打包式+分段式”原则,提供线上线下“一对一”“7×24小时”无缝对接服务,项目报建更精准、更高效。三是加强审管联动,制定《沣西新城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建立“标准地”审管联动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审管信息双向告知等方式,强化责任追究。项目投产后,各部门按照“5+X”指标要求,及时监督用地企业的承诺兑现情况,监管结果纳入信用评价体系,推动“标准地”用地项目如约、守约建成达效。目前,沣西新城已成功出让“标准地”10宗,总面积达1845亩。

下一步,西咸新区将进一步深化“区域评估+用地清单制+标准地”改革,持续完善工作流程、创新服务举措,推进土地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和优质企业聚集,打造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高质量发展的“西咸样板”。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