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经开区锚定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把提升园区服务能力作为推动产业集聚提质的“关键一招”,通过“四个一”便捷服务、“五维”定制服务和“多元组合”增值服务,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功能、平台化、智能化、个性化的企业服务矩阵,以“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构建良好生态圈。截至7月底,完成工业总产值144.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新增规上企业8家,培育上市企业1家,上市后备企业3家。
一、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打造便捷服务“新体系”。围绕一中心、一平台、一个码、一类事“四个一”核心主线,强化涉企服务渠道、服务职能、服务资源、服务力量统筹整合,推动涉企服务从“多头分散”转变为“一站集成”。一是建强线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由管委会牵头,成立临空经济聚集区、新材料产业聚集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食品产业聚集区“四大聚集区服务办公室”,系统整合各机构涉企服务职能,依托经开区审批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服务中心。设置企业服务专区,前端面向企业一窗综合服务,后端联通相关职能部门统筹解决问题,逐项解决企业需求,着力打造一支能讲清企业需求、能匹配惠企政策、能提供代办服务、能协调解决问题、能提出对策建议的“五能”复合型助企服务队伍,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二是打造线上“企业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企业高频需求,将政企通、中小企业服务等涉企服务平台数据打通、功能整合,打造集政务服务、政策服务、金融服务、企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工信、发改、人社、商务、科技等部门涉企服务业务在平台聚合,实现互联互通,让企业通过一个平台即可享受全方位服务。三是推广应用“企业码”。持续提升企业服务平台数智化水平,增强公共支撑和应用创新能力,以“企业码”为载体对接融合政务服务应用,推进身份互认和数据互通,实现“企业码”综合化、多场景应用。强化“企业码”服务功能,实现调取电子证照、电子印章“一码办事”,以“码上办”推动政务服务“马上办”,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四是拓展“一类事”服务场景。在国家、省定“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基础上,着眼企业关心关注领域,将多个相关联的“单项事”科学集成,推进相关办理事项和环节归并整合,合理调整前后置顺序,编制形成“一类事”业务流程和办理规范,发布办事指南,实现更多“一类事”集成服务场景落地。
二、聚焦产业集群“结对”,探索定制服务“新路径”。围绕加快企业转型提升和产业聚集发展,聚焦金融、人才、科创、项目、投资等涉企服务重点领域,打造全过程“五维”服务,进一步拓展涉企服务广度和深度,推动涉企服务从“条块分割”转变为“集成定制”。一是技术转移服务。聚焦企业“创新技术”需求,与共建机构、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深度合作,建立技术需求“征集—甄别—发布—对接—撮合—合同登记—政策兑现”全链服务模式,探索“企业出题、高校科研机构答题”路径,深化技术转移转化、技术交易鉴证、技术合同登记等方面协作,助力突破成果产业化瓶颈。二是共享平台服务。聚焦企业“研发资源”需求,推出“科技资源共享专区”,征集发布共建机构和龙头企业仪器设备共享意愿,集成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等共享资源需求对接服务,提升集群生态下科技创新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使用效率,以创新服务推动产业升级。三是产业合作服务。聚焦企业“产业合作”需求,依托园区总部企业集聚优势推动大中小企业“抱团”发展,搭建总部企业、上市企业、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企业“朋友圈”,遴选合作需求、发布“机会清单”,促进企业融通发展、互利共赢,发挥园区产业优势助推科技创新。四是产业融资服务。聚焦企业“产业融资”需求,整合市域内各类金融服务机构资源和金融创新产品,常态化举办各类金融政策宣讲、金融沙龙等活动,提高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成功率,通过撬动资金链服务产业聚集发展。五是产业载体服务。聚焦企业“产业载体”需求,解决外地企业落户、存量企业扩张的“找房难”问题,建立领军企业、上市企业等重点企业腾退房源信息报送机制,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产业用房。
三、聚焦服务提质增效,营造增值服务“新生态”。聚焦企业开办及项目落地前期办理事项繁杂、中期政策兑现困难、后期反馈渠道过窄的共性关键问题,会同纪委监委、工信、行政审批服务等职能部门打好“联合办”“渭好办”组合拳,推动服务按需组合、一站办理,政策靶向发力、精准推送,监督全时在线、评查促改。一是以“联合办”推动专项服务从“多头跑”到“多合一”。围绕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成本,在审批服务中心设置水电气网联办服务专窗,在推进投资备案、用气报装、网络报装等一件事的同时,创新工程建设项目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事项,推出水电气网联合过户等“一件事”联办事项。依托“企业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新增水电气网联合报装服务模块,推动事项库、数据库持续迭代,推动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对涉及水电气网的服务事项,明确办理流程、办结时限,做到全流程线上受理、闭环管控,实现“一次上传、多方共享”。二是以“渭好办”推动惠企政策兑现从“企业找”到“找企业”。详尽梳理政策事项清单、收集企业信息,形成政策信息库和企业信息库,将万余条企业信息库与千余条政策信息库“双向匹配”,主动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提醒推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确保各类政策直达市场主体,不断推动政策精准滴灌。将各涉企部门梳理出的政策事项,生成申报表供企业线上申报,实现企业惠企奖补事项“一窗申报”,涉企部门根据预设审批流程进行线上“一站审批”。三是以“闭环管理”推动涉企服务监督从“多渠道”到“全时空”。拓宽企业诉求收集渠道,由纪委监委机关面向市场经营主体开设诉求反映渠道,全方位受理企业诉求,实现“一个口子”受理、流转、督办、反馈企业诉求“闭环管理”。针对久拖未办、疑难复杂、跨部门联动等事项,由党工委督查室牵头,四大产业聚集区管理办公室、职能部门开展跨部门跨层级集中会商、协同办理,推动清单管理、责任到人、限时办结。加强对问题诉求数据分析研究,实现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带动破解一类问题、优化一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