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充分发挥发展改革、市场监管部门“双牵头”作用,依托季度排查、核查整改、约谈通报等工作机制,纵深推进市场基础规则、市场设施联通、市场监管执法等6大领域重点工作落实,积极服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强化市场基础规则统一,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建立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产权保护机制,建成全省首个市级知识产权主题公园。“宁陕香菇”“旬阳拐枣”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件1件。大力宣贯清单和指引,在坚持市场准入壁垒季度排查的基础上,开展清理整治行动,对照国家7批次典型案例《检索表》,分领域扎实推进自查整改。出台市级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工作办法等8项制度规定,将公平竞争审查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内容。充分挖掘信用数据要素价值,加强“信用+”便民惠企应用场景培育。“以政务诚信建设促进政务服务优化”经验做法在《中国信用》刊发;安康高新区《“信用+”做好金融大文章 释放消费新活力》荣获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推动市场设施统一联通,基础设施高效互联。出台《安康市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等,成立市交通枢纽建设事务中心。联合湖北省襄阳市申报国家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程,建成投用安康无水港、铁路港。持续推进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交易平台优化升级,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暨用能权交易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成立市绿碳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上线运营市产业链协同平台、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监测服务平台等,构建市场服务管理“数字生态圈”。
持续规范政府行为尺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开展规范招商引资专项整治行动,率先建立市级招商引资提级报备机制,排查清理招商优惠政策和存量项目。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市三年行动,支持企业以提升品质为核心参与竞争。树牢正确政绩观,为考核“减事项、减指标、减程序、减频次”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民营企业律师试点。推行“证照管家”服务,全市实现32类电子证照汇聚和调用。
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监管执法公平公正。实行包容审慎和跨部门综合监管,在24个领域制定“一业一册”合规经营指南,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风险画像。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建立涉企检查计划管理制度,在市政府网站设置涉企检查公示栏,接受社会监督。推进“守护消费”铁拳行动,累计建成376个消费维权服务站,2件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打造“五个一批”保障农村食品安全》案例被国务院食安办《食品安全简讯》刊发。
深化要素市场高效配置,要素资源畅通流动。深化“标准地”改革,将工业标准厂房分割转让登记列入年度小切口改革事项加快推进。设立市级“校招共用”引才用才专项资金,全省首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流程和文书适用办法》,累计培育五大类13个劳务品牌。开展数据归集治理与开发利用攻坚行动,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举办第四届“金融活水润安康”活动,完成生态产品总值自动化核算平台迁移升级,创新开发“生态贷”等金融产品。
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深入推进苏陕、津陕协作,加快安康与西安协同发展、安康与十堰重点合作。推动月河川道产业协同发展,推进“飞地经济”园区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拓展至跨境支付领域,实现出口退税“小时办结”案例12起。联合上港集团等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带动安康无水港货运至上海总成本下降50%。联合汉中海关开发证书申领“关邮通”小程序,安康企业无需到汉中上门领取海关检验检疫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