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聚焦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系列报道之四——安康市汉滨区:“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来源:县域处 发布时间:2022-12-05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和来陕考察时关于“乐业才能安居”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要求,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市县扎实开展“乐业安居”专项行动,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逐步实现。为充分展现各地在实践中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现推出“聚焦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系列报道。



  汉滨区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政策的发源地,也是全省脱贫人口、搬迁人口最多的县区。目前已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社区170个,搬迁群众23809户81594人,占全市26%、全省10%。近年来,汉滨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安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精准发力,做实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党建引领工程“聚心”。通过实施党建引领工程,筑牢党建主阵地,发挥党员主力军作用,当好搬迁群众主心骨。建立“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组建党组织50个,挂靠临近村党组织104个,建成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7个,选派第一书记17人,1001名搬迁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设立网上管理服务便民平台,服务搬迁群众“零距离”。800余名党员做出“微承诺”1000余项,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微心愿”500余个,增强了搬迁群众归属感、融入感。

  二是六大乐业工程“安心”。实施充分就业工程,建立集中招聘、“云端”送岗、点对点输出等岗位推送机制。深入实施劳动技能提升工程,累计开展以家政服务、安康美食等为重点的职业技能培训4437人次,带动345名搬迁群众就业。实施创业带动工程,强化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措施,上半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798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8万元。实施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工程,投入资金3.2亿元,建成102家新社区工厂,带动就业3860人,在搬迁安置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1747个。实施农业园区提升工程,配建农业园区122家,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增收。实施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工程,2022年将1.34亿元苏陕协作资金注入到130个村集体,全面消除5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

  三是配套完善工程“暖心”。聚焦搬迁群众衣食住行、娱教医养等需求,实施配套完善设施工程。整合资金1.2亿元,实施安置点河堤、污水提升改造、幼儿园、补短板等项目共153个,搬迁社区配套基本完善。在安置社区大力实施以小超市、小库房、小餐桌、小课堂、小厅堂、小菜园等为主的“六小”暖心工程,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享受新生活、创造新生活。

  四是社区提升工程“安心”。强化社区治理,建立健全搬迁群众结对包抓工作机制,实现5880名党员干部与4.12万户搬迁群众结对帮扶。对标《易地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创建“五星级”社区15个、“四星级”社区29个、“三星级”社区8个。全面推广“321”基层治理模式,推行“居住薄”制度,办理“居住薄”9693本。完善建设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活动室、百姓大舞台等配套设施,推行由社区服务中心代管或托管物业模式,实行“两委”成员与物业公司“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引导搬迁群众破除陋习,由“村民”向“市民”转变,解决小区物业难题,推动小区事务共建共治,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