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以工代赈典型案例之一——汉中市:坚守“赈”的初心稳就业 发挥“赈”的作用促增收
来源:县域处 发布时间:2022-12-05

  编者按:以工代赈是一项集就业促进、基本建设、应急救灾、收入分配、区域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提高农村低收入群众工资性收入水平、提升就业技能、激发内生动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为推荐典型、交流经验,省发展改革委遴选了一批以工代赈典型案例,现予以推介。



  2021年以来,汉中市深刻把握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政策内涵,始终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贯穿以工代赈工作全过程,聚焦组织领导、业务培训、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做实“五个强化”,切实提升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成效,充分发挥“赈”的作用,为全市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聚焦就业增收,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作安排部署有力。汉中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守为民情怀,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高位推动以工代赈各项工作,广泛带动农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指示批示“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促进农村群众增收”“进一步加强研究(留坝模式),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市政府印发《市长决定事项清单》,坚持把带动群众就近务工、破解群众增收难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召开工作部署会议,持续加强工作沟通、政策衔接以及项目对接,推动以工代赈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解决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二是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制度不断规范完善。市级层面建立部门沟通协调机制,联合印发《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方案》《关于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增加群众收入的通知》《推广以工代赈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十二条措施》,指导各县区在项目谋划、资金安排、建设用工各环节充分以工代赈方式,大力拓展以工代赈建设领域和实施范围,严格落实组织群众务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等以工代赈政策要求,多渠道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规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二、聚焦规范管理,强化责任落实

  一是健全机构抓管理。全市以工代赈工作队伍相对稳定,市级层面设置了以工代赈工作办公室,正科级行政编制,科室人员编制共4人,负责项目前期审查、资金计划安排、定期调度管理、实地督导调研、政策措施制定等工作;县区层面机构健全,均设有以工代赈办公室,并明确了专人负责以工代赈日常工作。

  二是任务清单明职责。按照《2021年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工作指南(试行)》要求,将以工代赈政策要求进一步细化为务工组织、劳务报酬发放、项目规范管理、资金安全使用等18项重点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具体事项、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确保资金下达后项目及时开工,“赈”的政策严格执行。

  三是督考一体促推进。建立“月调度、季抽查、年考核”工作机制,项目实施县区每月对《任务清单》完成情况开展动态调度,市级相关部门每季度随机开展抽查,抽查结果在全市范围通报,并在年度考核中实际运用,以严督实考激励干部在以工代赈一线奋勇争先、担当作为。

  三、聚焦能力提升,强化政策培训

  一是“精准训”全员覆盖。建立“市级示范、县级集中、镇办兜底”三级培训体系,组织召开全市新时期以工代赈政策培训会和分县区以工代赈政策培训会,学习贯彻落实国家监督检查和督导调研发现问题,总结以工代赈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市级、县区、镇办以工代赈业务骨干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以上培训、时间不少于1天。2021年全市累计开展培训5期,轮训干部500余人次。

  二是“点题训”按需施教。用好全市“巩固衔接”培训平台,以视频等形式在全市乡村振兴领域对“十四五”以工代赈政策变化、以工代赈项目谋划和组织实施、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建立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档案资料规范流程等重点内容,开展“面对面”培训,帮助县区干部熟悉业务、改进方法、提高能力。

  三是“建政策”定向培训。结合汉中市工作实际,先后出台《关于印发汉中市“十四五”以工代赈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规范以工代赈项目组织实施的通知》,编制了《汉中市“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培训)手册》,帮助县区全面掌握“十四五”以工代赈政策导向,深刻理解“赈”的初心使命,增强干部“守初心、抓发展、促振兴”本领。

  四、聚焦转变思想,强化问题整改

  2021年,市级层面成立整改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聚焦“赈”的要求落实、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跟踪督促落实发现问题整改,切实扭转以工代赈“重建设、轻赈济”现象,确保以工代赈项目规范实施、资金安全使用。出台《关于切实做好以工代赈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的工作方案》《关于开展2019-2020年以工代赈项目全面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21年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规范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2019-2021年以工代赈项目交叉检查工作的通知》,针对2019-2021年实施的175个以工代赈项目和10090万元项目资金,对标对表国家反馈问题清单,组织县区开展背靠背交叉检查,较真碰硬“查纠整改”,凝心聚力“规范提升”。

  五、聚焦“赈”的初心,强化项目实施

  一是坚守“赈”的初心,精准谋划项目。积极组织各县区按照“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原则,认真谋划储备和遴选申报2022年以工代赈项目。针对“赈”的作用发挥,逐个项目审核过关,手把手教授修改,严格落实以工代赈政策要求,规范项目前期要件,科学合理编制任务计划,切实发挥好以工代赈促进农村群众就业增收的功能作用。

  二是突出“赈”的成效,加强项目监管。坚持开展常态化调度,持续跟踪调度以工代赈资金支出进度,每月8日前定期开展以工代赈调度,督促县区及时更新重大项目库,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对项目进展缓慢、劳务报酬发放不及时的县区进行预警通报,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开展实地督导,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劳务报酬及时足额发放。2021年,安排中央和省级以工代赈资金3655万元,实施项目48个,完工率100%,实发劳务报酬817.22万元,占中央资金的22.36%,高出国家底线要求7.36个百分点。累计带动1328人参与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各类培训588人次,其中,带动易地搬迁群众206人,发放劳务报酬130.5万元。

  三是拓宽“赈”的范围,促进就业增收。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汉中市促进城乡居民增收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关于开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周调度工作的通知》《汉中市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实施情况调度表》,明确了全市11县区使用财政资金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的目标任务,确保推广任务落地落实,为拓展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全市11个县区累计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实施项目1016个,使用财政资金16.1亿元,项目涉及农村生产生活、交通、水利、文旅、林业等领域,带动农村群众务工18069人次,向农村群众发放劳务报酬金额1.6亿元,占使用财政资金的10%,组织务工群众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5688人次。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