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消费帮扶典型案例之三——宝鸡市千阳县:多方联动凝聚帮扶合力 促产帮销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县域处 发布时间:2022-12-05

  编者按: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对带动脱贫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致富,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激发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围绕“帮销、促产、疏浚、解困”四大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让消费帮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引擎”。为充分展现社会各界在消费帮扶领域所做的积极贡献,省发展改革委遴选了一批典型案例,现予以推介。



  今年以来,陕西省千阳县把消费帮扶作为推动群众稳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扶贫产业转型升级、扶贫产品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坚持“六个统筹”,搭建“八大销售平台”、优化产品服务,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推进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2022年1-7月份,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962万元,带动6700户脱贫群众年均增收1260元以上。

  一、统筹力量、精准施策,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千阳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消费帮扶工作,坚持思想发动、全面部署,引导全县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消费扶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发展改革委相关部署要求,加强上下联动,推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一是组建工作专班。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级分管领导为副组长,17个县级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消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政策制定、任务分解、整合资源、策划包装、考核奖励、营销活动组织开展等工作。二是制定任务清单。由县供联销社、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发改局等部门分别负责产品认证、市场对接、电商销售、苏陕协作等工作,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三是加强力量统筹。发挥行业协会、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通过“以购代捐、以消代帮”等方式参与消费帮扶,以实际行动帮助脱贫户实现增收致富。四是坚持精准施策。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社会代表、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镇村干部等群体,提出了“坚持市场化运行、专业化服务、品牌化营销、信息化带动,促进线上线下齐动、需求供给联动、政府企业互动”的总体思路,推行机关单位助销、产业协作订销、社会力量代销等“八销”模式,力争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同时,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设立消费帮扶专项基金,县财政预算列支50万元,用于消费帮扶重点项目建设和各类先进的奖励补助,激励先进、激发干劲。

  二、排清底数、搭建平台,持续拓宽销售渠道

  千阳县聚焦农产品“卖什么”“在哪卖”“谁来卖”三大环节,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的影响。一是建立产品名录。由县级领导带队,深入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带贫益贫主体,广泛听取企业负责人、村干部、脱贫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全面了解全县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精细加工、市场价格等情况,建立产品名录,初步收录苹果、土蜂蜜、玉米糁、核桃、桃花米等农特产品92种,其中84个产品被列入全国消费扶贫产品名录清单,为扶贫产品走进全国大市场奠定了基础。二是搭建产业平台。坚持龙头企业引领、集体经济带动、脱贫群众参与,采取以需定产、产需结合等方式,建成7大食品加工基地和2个刺绣社区工厂,建成13条生产线;建立“企业+脱贫户+订单”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参与消费帮扶各类主体的需求与脱贫户产品供给信息精准对接,动员11户企业与全县65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3年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格的10%收购群众产品,覆盖全县6740户群众。三是搭建销售平台。充分发挥苏陕协作帮销机制作用,在徐州市新沂市举办苏陕协作千阳产品推介会,与新沂市签订总价值996万元的产品认购、产业合作协议3份,现场推介销售产品55万元,加速了“陕货入苏”。四是节庆旅游带销。大力宣传推介高崖古镇骑行线等“两环一线”、仰塬写生基地、双庙塬农村综合治理、闫家村刺绣基地、龙泉市千湖林海等乡村旅游品牌,吸引各地游客来千旅游消费,策划举办帮扶产品年货专卖会、中国好苹果大赛、西秦刺绣香包大赛、第三届西秦刺绣文化旅游香包节、宝鸡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等活动,累计销售630万元。五是“七进”活动展销。开展帮扶产品进商超、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医院、进社区、进军营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销售农特产品723.3万元。六是电子商务促销。建成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站点,为10家帮扶产品供应商授牌命名,与阿里巴巴旗下聚划算、天天特卖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网络销售千阳苹果、核桃、刺绣等地域特色产品,2022年上半年电商销售额达3300万元。

  三、提升质量、优化包装,着力塑造特色品牌

  千阳县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持续培育名优名品,打造知名商标,实现以品牌赢市场、以质量拓市场、以创新增效益。一是打造特色品牌。以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品牌高端化为方向,注册千阳红苹果、飞天羊奶粉、鲁桑源、铭锦汇绿色蔬菜等43个特色品牌,“清谷田园”荣获“2015年中国果品百强品牌”,妙味酸奶成为国家部委专供乳品,千湖食醋连续两年荣获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千阳苹果”成功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透心红”红萝卜荣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千阳刺绣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二是强化质量监管。坚持“既要消费帮扶,又要优质优价”,把质量安全作为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依托西农大试验站,成立产业技术110指挥体系,为每个村选派科技特派员,指导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把好产品质量关,助推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做到标准统一、产品优质、产出高效。建成了全省首个县镇村三级监管网络,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构建了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全环节的监管链条,荣获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称号。三是统一形象包装。以流通规范为标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一品一码”制度,做到了来源可查、过程可追、责任可究。以增加辨识度、增强吸引力、提高美誉度、彰显特色化为目的,由县消费帮扶办公室、县市场监管局对产品的包装材质、logo品牌、宣传口号等标识,进行统一设计,融入千阳地域文化,以文化提升品位,以形象塑造品牌。

  四、强力推介、畅通渠道,有力促进产销衔接

  千阳县积极整合各类资金资源,通过建载体、搭平台、选路子,建立了产销零距离、低成本的对接机制,多频次宣传千阳产品绿色有机、天然醇正、质优价廉等优势,让产品不再“藏在深山人未知”。一是掀起宣传热潮。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县政府网站、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平台,定期外发布消费帮扶活动信息,在西安地铁站、宝汉高速沿线等地段,制作大型广告牌,持续滚动播放,形成以新闻宣传为引领、免费广告为支撑、网络宣传为载体的全覆盖、立体式宣传格局。二是抢占线下市场。成立千阳县农特产品新沂直营店13个,在陕西有色集团、宝职院、宝鸡行政中心等地设立“消费帮扶”产品体验店8个,参加“星动陕西”大型公益扶贫活动,授牌命名10家产品供应商,构建了立足宝鸡、辐射陕西、联通东部的宣传网络。三是做强线上宣传。与阿里巴巴旗下聚划算、天天特卖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京东商城开设地方特色馆•千阳馆,注册各类网店、微店837个,通过“宝鸡供销抖音”“大宝鸡电商”“二三里资讯”等平台,举办“消费帮扶·直播助农”网红带货活动5次,展示好产品、扩大影响力、提高吸引力,网络销售特色产品162种。四是完善物流设施。建成集创业孵化、人才培训、产品分销、仓储物流、货源对接、质量检测、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22家电商企业入驻千阳,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全覆盖,全面打通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五、干部尽责、群众参与,积极营造浓厚氛围

  由县消费办牵头,以供销联社、电商办为骨干成员的县级销售团队,专门负责产品的包装、宣传、营销策划。按照县上统一要求,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发布信息、统一市场价格、统一对外销售。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传播爱心消费帮扶理念,发动社会组织、爱心人士,争做消费帮扶的引领者、宣传员和代言人。一是借助商会力量。组织西安、太原、广州千阳商会利用年会展销推介千阳农特产品,发动商会会员购买产品,用于拓展业务、馈赠亲友。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购买千阳产品慰问一线防控人员,累计帮助销售70多万元。二是发挥工会优势。发放消费帮扶倡议书,鼓励全县158个工会小组优先采购帮扶产品,作为法定节日向全体会员发放的节日慰问品,采购比例达到采购总额的30%以上。三是发动社会组织。深化“百企联百村”行动,动员宝鸡烟草公司、宝鸡地电、宝鸡天地网药材公司、陕西锌业等8家企业、宝鸡市慈善协会、市妇联通过“以购代捐”“以买带帮”采购千阳特色产品,用善行义举奉献爱心,累计销售千阳产品230万元。四是引导全民参与。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消费扶贫活动信息,鼓励全社会踊跃购买千阳产品,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