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省政府“三个年”活动有关要求,延安市行政审批局在项目要素保障和营商环境突破上持续发力,先后制定印发了《延安市提升办事便利度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延安市工程建设项目开工许可“一次办”改革实施方案》《延安市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工作方案》《延安市开展“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活动实施方案》,推行“书记办项目”,联合党委和各支部书记与项目包抓结对,助推全市重点项目高质量发展。
(一)推行“书记办项目”。印发《中共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党委“书记办项目、支部+项目”工作方案》,突出党建引领,创新党建+项目思路,推行“书记办项目”,联合党委和各支部书记与项目包抓结对,成立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党委2023年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联合党委书记和局长担任组长,统筹协调各支部做好相关许可事项审批。设立4个“书记办项目、支部+项目”工作专班,负责2023年215个市级新建重点项目的全流程审批事项工作,工作专班全力推动、协调督促落实,各责任科室分工明确,逐项目建立审批进度台账、问题台账,倒排时限、挂图作战。
(二)创新实施开工许可“一次办”。根据国务院、陕西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方案的有关精神,结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拿地即开工”“清单制+告知承诺制”等改革举措,以强化服务保障为重点,在审批管理机制上求突破,研究制定了《延安市工程建设项目开工许可“一次办”改革实施方案》,采取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的方式进行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三证同发”,审批时限由现在的平均50个工作日压缩在15个工作日以内,4月6日以市政府办文件印发实施,保障工程建设项目快速审批,快速落地建设。
(三)制定《延安市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工作方案》。制定《延安市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工作方案》,对全市第一季度开工的138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面研判,对重点项目是否需做环评、是否取得环评批复、是否未批先建、环评类别(书/表)、审批层级和企业联系人等方面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做到底数清楚、突出重点,逐项建立环评审批项目台账(共梳理出52个项目需要做环评,17个项目审批层级在市级,35个项目审批层级在县级)。跟踪指导企业编制环评报告,通过电话联络、视频指导、上门服务等方式,指导建设单位运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告知企业编制环评注意事项,尤其是在耗时点、易错点、技术难点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四) 推行“容缺受理”。制定《延安市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工作制度(试行)》,公布了“容缺受理”事项清单,首批梳理出72项可容缺受理的审批事项,可容缺申请材料186份。环境影响报告书30个工作日内办结,环境影响报告表20个工作日内办结,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
(五)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关涉群众心头大事的市场准入、出生、入学、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梳理形成省级15项和市级100项 “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设置综合受理窗口,配备窗口工作人员,其中新生儿出生、公民婚育、员工录用、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等9项省级事项和20项市级事项已实现线上线下“一次办”,推动了政务服务由“办事项”向“办事件”的转变。
(六)开展提升办事便利度专项行动。聚焦企业群众关切,出台了《延安市提升办事便利度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细化优化企业开办和注销流程、提升水电气办理便利度、优化纳税服务、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等6方面的工作任务。目前,企业开办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全年纳税时间压缩至60个小时内,大幅提高了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实行“领导大厅坐班制”,局领导班子成员下沉到大厅一线服务窗口,轮流坐班,直面群众,现场排查解决企业群众遇到的各类矛盾问题。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企业群众答疑解惑、纾困解难,破除“难办事”隐性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