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点项目审批协同服务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来源:投资处 发布时间:2023-07-17

  推进高质量项目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汉中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部署,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围绕解决项目准入、准建、准营中的审批卡点堵点,探索推行“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审批协同服务机制”,完善统筹协调、要素保障、调度推进、督导落实全链条项目服务体系,让审批服务环节更简、效率更快、服务更优,以高质量审批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审批机制全闭环运行

  针对招商引资企业准入准营、重点项目建设审批涉及事项多、部门多、层级多、材料多、环节多的难点堵点,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统筹各涉审部门、各层级一体化闭环运行的审批服务机制,提升协同服务能力,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一是建立全市统筹、协同推进机制。构建由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审改办)牵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主管部门和承担企业准入准营、项目建设审批服务职能的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工作机构,形成纵向统筹协调、横向密切配合的项目审批工作格局,整体提升审批服务效率。二是建立专班协调、专员负责机制。坚持“一客商一专班、一项目一专班”,组建跨层级、跨行业项目审批协同服务工作专班,由行政审批服务部门领导任专班负责人,为每个重点项目一对一指定“审批服务总联络员”,选派各涉审部门业务骨干为专班成员,并公布专班领导、成员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构建“1个招商引资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1个工作专班+1个负责领导+1个总联络员+N个专班成员”的“4个1+N”定制化审批服务模式,一对一开展申办辅导、进程调度和问题协调、督导落实。三是建立帮办代办、全程陪同机制。精准对接项目建设需求,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帮代办综合服务窗口,组建咨询导办服务队伍,提供精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审前咨询、政策解答、业务指导和帮代办套餐式服务,积极帮助解决各审批环节遇到的问题,助力优质高效完成审批,让企业办事不出大厅。

审批事项全要素统筹

  坚持“服务走在审批前”,主动想企业之所需,围绕重点项目从立项规划到建成投产全生命周期,按照“一项目一台账一清单一流程一规范”体系,量身定制套餐式《项目协同审批事项办理指引》,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服务,将项目审批的难点堵点化解在前,确保项目审批一次通过、尽快开工。一是建立一本台账。全市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盘子确定后,行政审批服务部门提前介入,主动与发改、经合部门对接摸排情况,由项目审批协同服务工作专班,深入项目一线,进一步摸清每个项目涉及的工程建设规模和内容、建成后生产经营范围,建立《全市开展协同审批重点建设项目台账》,实施挂图作战。二是编制一张清单。坚持“一张清单抓到底,清单之外无审批”,主动对接项目涉审各层级行业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关联性、阶段性”原则,逐项目“颗粒化”梳理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工程施工许可、竣工验收”每个阶段和项目建成后涉及生产经营许可的审批事项,明确各审批事项涉及的审批部门、审批人员、联系方式,生成个性化全流程《项目协同审批事项清单》,一单告知项目建设单位该办哪些手续、找谁办。三是绘制一套流程。围绕项目从策划生成到竣工验收全生命周期,逐项目制定专属《审批流程图》,全面展现项目审批需办理哪些手续、经过哪些部门、花费多少时间等场景,为项目建设提供系统性、整体性指导服务,既让企业明确各环节办理程序,避免“反复跑、多头跑”,又提示审批责任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各审批环节加强时间把控,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四是制定一套规范。按照政务服务标准化办事指南要求,逐项目梳理制定《协同审批事项申办规范》,系统详细告知办理每个审批事项需要哪些申报材料和申报标准,全流程规范各审批环节和行为,杜绝违规增设审批条件和变相许可。

审批模式全方位创新

  围绕提高效率不断创新审批服务模式,持续“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提效率”,营造流程最优、手续最简、时间最短的项目审批服务环境。一是推行集成服务改革。将项目审批涉及的多个行政许可事项、多套材料、多个流程,整合为关联的一件事、一个流程、一套材料,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链审批、一次办结”,实现集成高效审批。二是积极探索“模拟审批”。制定容缺受理事项和材料清单,对办理事项涉及的审批材料、审批手续进行预审,采取“作承诺、先受理、预审批”的方式,解决项目申报资料因存在缺陷或瑕疵而影响手续办理进度的难题,大大提升审批效率,缩短开工时间,节省企业建设成本。三是全面推行全程网上办。对招商引资企业通过推行网上办事大厅和微信办照登记模式,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对重点项目建设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视频评审、网上审批全流程服务模式,并创新“政务服务+邮政”合作模式,提供免费邮寄申请材料、办理结果等服务,让企业零跑腿、办成事。四是推行“拿地即开工”工作模式。结合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开展土地招拍挂和施工许可核发预审同步服务,项目单位在取得“标准地”土地出让合同并缴清土地价款后,即可作为用地手续承诺申办“土方开挖”施工许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实施监督同步介入。五是优化施工许可办理机制。从联审联批、分单体申办施工许可、分阶段申办施工许可等方面,制定优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10条措施,全面提升施工许可证审批效率。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完善“立项用地规划、工程建设规划、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各阶段相关事项并联审批机制,审批时限在原基础上压缩10%以上。

审批进度全流程调度

  针对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环节多、协调难、进度慢等问题,坚持全程调度、专项研判,实时掌握项目审批进度,打通“末梢梗阻”,确保项目审批畅通无阻、顺利完成。一是联席调度。充分运用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审批协同服务工作推进会议,研判项目准入、准建、准营不同阶段审批工作进度,科学调度并联审批进程,及时开展协调服务,提高项目审批事项办理效率。二是现场调度。组织审批协同服务专班专员,采取“到企业一线,送服务上门”的“一线服务”工作模式,不定期到项目建设单位、施工现场,主动询问企业需求,面对面倾听企业意见,现场进行交办,限时要求解决。三是专项调度。对办理部门多、跨越层级广、协调难度大的专项问题,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由审批协同服务专班召集涉审部门和建设单位开展专题研究和会商研判,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确保审批事项快速办结。四是挂图调度。在政务服务大厅制定“协同审批项目看板”,实时更新项目手续办理进度,并按照问题超期未解决、进展缓慢、按时限推进、整改完毕四类情形,实行“红黄绿蓝”预警提示,全链条把控审批手续各环节进度。五是线上调度。由“审批服务总联络员”逐项目建立微信工作群,及时解答相关政策和审批事项办理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实时通报审批事项办理进度,督促提醒涉审部门加快手续办理。今年以来,召开重点项目审批需求对接会70余场次,交办涉审事项170余项。

审批问题全过程协调

  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推动项目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对项目审批全过程跟踪服务,对发现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有效解决项目审批手续办理过程中的局部“梗阻”,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服务。一是推行“项目问诊”服务。通过构建现场“把脉”、牵头“治病”、联合“用药”、全程“陪护”的“项目问诊”机制,及时“问诊”项目审批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制定问题整改清单,确保项目审批不断档,为企业早日建成投产赢取宝贵时间。二是开展“自我找茬”行动。常态化开展“局长体验审批服务”和审批人员“同事项不同审批环节相互体验审批”的“双体验”活动,邀请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办事企业身份走审批流程,组织不同审批环节审批人员相互体验审批事项办理过程,建立自我发现和纠正问题的机制,从源头上消除审批不畅问题。三是实行“大众点评”服务。通过在政务服务网设置评价模块、办事窗口设置评价器、发放满意度测评卡、设立“办不成事”专窗、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视察项目审批服务工作,构建线上线下评价、社会各界综合点评的五位一体“好差评”体系,引导开展“一事一评、一次一评”,让企业当裁判,直接指出问题,倒逼提升服务水平。四是强化“督导问责”力度。实行督导跟着项目审批手续走,制定《督查工作办法》、《问责问廉问效办法》、《审批服务人员审批“七要七不准”行为规范》,对项目审批手续办理过程中久拖无进展、审批效率不高、逾期得不到解决的开展督导问效,坚决清理影响项目建设的“顶门杠”。今年以来,开展项目问诊、督导检查60余场次。

  汉中市推行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审批协同服务机制,有效破解了项目审批事项不清楚、办理手续无指导、审批信息不共享、部门协同不顺畅、企业办事多次跑等问题,营造项目审批手续全流程办理的优质“软环境”,为推动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落地见效提供了经验启示。

  一是审批窗口前移、提前介入、强化申办辅导,是加快项目审批手续办理的前提。项目审批慢,原因之一是项目建设单位有时不明确办理哪些前期审批手续,不熟悉审批条件和流程。我们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把审批窗口建在项目现场,探索建立重大项目审批服务辅导机制,变“坐等审批”为“上门服务”,切实当好企业的向导,点对点开展前期审批手续辅导,制定个性化《项目协同审批事项办理指引》,使项目建设单位对全过程审批事项、审批条件和审批流程一目了然,避免走弯路、回头路。

  二是高效统筹协调、部门协同联动、强化整体服务能力,是加快项目审批手续办理的关键。项目审批慢,原因之一是项目审批涉及跨层级、多部门,但又缺乏统筹。我们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层级全闭环、全流程的项目审批事项协同办理运行机制,组建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审批责任网,充分发挥审改办统筹协调和审批协同服务工作专班督导推进职能,推动各涉审部门和各层级之间信息共享、联动协同,快速办理各项审批事项。

  三是延伸服务触角、主动“问诊”服务、及时调度落实,是加快项目审批手续办理的核心。项目审批慢,原因之一是出现审批卡点堵点时,主动协同解决,跟踪督导不到位。我们坚持“企业吹哨、部门报到”,采取“全过程调度+一线发现问题+现场协商交办+全程跟踪落实”的工作模式,跟着项目跑、围着企业转,把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着力破解项目审批中的堵点、难点,全力保障项目审批手续办理进度。

  四是转变干部作风、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是加快项目审批手续办理的保障。项目审批慢,原因之一是干部作风不扎实,观念因循守旧,业务能力不过硬。我们恪守“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理念,通过深入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转作风、强本领、践初心,推动“项目单位追着审批部门跑”变为“审批部门帮着项目单位办”和“干部追着项目跑”,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服务意识,高效精准为企业纾困解难,让企业更舒心更安心的投身于全市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