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聚焦“高质量”导向 落实“四个三”机制 宁强全力推动高质量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来源:项目办 发布时间:2023-07-26

  聚焦“高质量”导向  落实“四个三”机制 宁强全力推动高质量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宁强县认真落实省市高质量项目建设要求,积极推进“四个一批”工作机制和“三边三倒”工作法,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促发展,开创了高质量项目建设新局面。截至6月底,82个县级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33.38亿元、占年计划55.6%,2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97亿元、占年计划79.8%,4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6亿元,占年计划61.6%。元至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9%,列全市第一位;全县共执行招商引资项目66个,内资到位72.37亿元、占年任务51.63%,其中省际到位资金58.21亿元,占年任务47.02%。43个新签合同项目全部履约,正常推进。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三个紧盯”,全时谋划储备,构筑接替有序的项目“蓄水池”。坚持把谋划储备作为高质量项目建设的起跑线,落实滚动推进机制,创新开展“1+12+N”重大项目谋划储备行动(1个总库,12条招商产业链、N个县级行业部门子库),不断充实储备库、扩大总盘子,形成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一是紧盯政策导向谋项目。积极研究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投融资政策,有针对性性地组织开展了全县科级领导干部高质量项目谋划专题培训,举办了项目谋划“擂台赛”,做实谋划储备、项目前期,确保高标准承接、高效率落地。组织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专项资金项目31个、总投资23.81亿元、申请中省资金3.74亿元,编报专项债项目14个、总投资11.4亿元、债券需求6.08亿元,已到位中省资金1.17亿元、专项债资金1.88亿元。二是紧盯资源禀赋谋项目。充分挖掘县域资源禀赋,紧紧围绕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12条产业链建设,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谋深、谋准、谋实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下达年度重点项目谋划任务200个,已谋划项目122个、总投资295.25亿元,累计策划包装产业链项目58个、总投资246.54亿元。三是紧盯中期调整谋项目。抓住“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机遇,坚持调出一批、新增一批,推动重点项目储备质量和数量动态有序增长,进一步提升项目质量。调整后形成重大项目448个,规划总投资1443.89亿元,较调整前项目个数增加108个,规划总投资增加232.2亿元,“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增加12.9亿元。

  二、紧抓“三大环节”,全速推进建设,形成如火如荼的项目“主战场”。始终坚持“四个一批”推进机制,严格落实“三边三倒”工作法,抓重点、通堵点、破难点,以“每分钟为单元”抓落实,“油门到底”快建设,推动工程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升。一是抓前期快开工。县财政预算安排2000万元前期经费和1500万元土地收储资金,支持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实。对拟建项目列出时间表、明确任务图,逐一交办包抓县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落实专人主动跟踪对接,加快项目审核备、土地、环评等手续办理,推动尽早开工。截至目前,省市县级重点项目开工率均达到100%。二是抓督导赶进度。全面落实“周通报、月评比、季考核、季奖惩”制度,分类建立“十张清单”,严格督考促进度,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截至目前,82个县级重点项目中,56个完成投资超过均衡进度,20个市级项目、4个省级项目完成投资全部超过均衡进度。三是抓投产稳达效。深入开展“进知解”活动,每周现场排查梳理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限期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有力促进了羊肚菌种植基地、舒家坝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青木食品年产4000吨酱腌菜调味系列加工、玉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20个项目建成投运。

  三、建立“三项机制”,全心服务保障,培塑争先靠前的项目“服务队”。落实不少于一半的领导和干部力量投身项目工作,推动要素充分集聚、高效整合、合理配置,持续提升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供给能力。一是实行全周期推进机制。调整充实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稳投资暨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夯实各项目专组组长、县级包抓领导、项目责任单位、要素保障部门、业务承办股室、协调联络人员“六方责任”,从项目谋划储备、前期手续办理、开工推进、问题解决、投产达效等环节,全周期跟进推动、调度保障,落实“每周调度、半月督导、月通报考评、季观摩点评”推进机制,倒逼全县上下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二是建立全天候保障机制。成立由县长任第一组长、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的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专班,加强协调督促,全力保障要素供给。项目审批上,建立绿色通道,推行容缺受理、代办服务、并联审批,做到即来即审、合规即办。土地供应上,根据年度重点项目计划,提前介入、研判梳理,盘活存量土地,加快用地报批,做到项目建设用地应保尽保。资金保障上,用好用活中央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全力以赴争跑资金,助推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积极吸引更多县外资金投入,鼓励、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三是落实全过程激励机制。坚持“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修订《扩大有效投资暨重点项目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科学设定指标,严格考核奖惩,继续列支500万元对重点项目和扩大有效投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重奖,一季度约谈项目投资工作滞后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17人。

  四、实施“三查行动”,全程督导晒评,掀起大干快上的项目“新热潮”。创新实施部门自查、专项检查、领导督查“三查行动”,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助推高质量项目建设取得实效。一是部门自查自改。建立自查自改机制,各项目单位聚焦负责的重点项目,对照目标进度要求,认真梳理所开展的主要工作、采取的具体措施及落实情况,每日调度推进、每周自查自纠,强化前后情景对照,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协调解决;部门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工作专班、包抓县级领导和县委、县政府,有效推进问题解决。二是专项检查整改。制定全县重点项目督导检查工作方案,成立三个检查组,坚持“三看三见三查三跟进”工作法(即看开工、看进度、看投运投产,见现场、见施工、见手续资料,查投资完成、查责任落实、查存在问题,跟进问题整改、跟进项目动态、跟进谋划储备),每月按照不低于30%比例开展抽查督导,每季度对所有项目逐一全面检查,每月下发督查通报晒进展、晒排名、亮问题、提要求,督促各项目单位形成了争先恐后、大干快上抓项目的浓厚氛围。三是领导督查促改。建立重大项目领导包联督导推进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错月调度,包联县级领导半月调度,分管县级领导每周调度,及时了解项目进展、督促解决推进难题,确保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切实以重点项目增量做大经济体量、增强发展动能。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