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中学是全县唯一的普通高中,始建于1942年,校址地处冯家山水库千河流入口、千川遗址核心区,因受文物保护、水源地保护等因素制约,教学楼年久失修、设施老化,成为推进普通高考综合改革的突出瓶颈。
2023年,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首次支持普通高中建设等政策机遇,破解项目资金筹措难题,谋划实施千阳中学(迁址)新建项目,全力补齐县域高中教育短板。
一是抢先谋划,深研政策找支持。在“无资金、无政策”的双重困难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行业部门,在国家支持普通高中政策出台当年,逐条解读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指南,与省教育厅“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行动”形成政策叠加效应,针对“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等硬性指标优化设计方案,提升了申报成功率。在制定方案时将原分散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中心、选修课教室等整合为“教学综合楼”(总建筑面积2.98万㎡,计划投资8322.62万元),达到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门槛,在全省首批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二是抢抓政策,精准对接争资金。深入研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和“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通过发改、教育、水利、住建、财政、工会等部门行业资金“多渠汇流”形成“资金拼盘”,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5000万元、一般债券资金4000万元、教育专项补助资金1700万元,申请2025年专项债券3000万元。同时,多方挖潜,聚沙成塔,县级财政统筹精神文明奖回收资金2000万元,河道清淤砂石资源转化费5000万元,工会组织筹措500万元,落实学校建设资金2.12亿元。
三是抢优资源,科学统筹强保障。成立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教体、发改、财政、国土、住建、城关镇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教育项目“绿色通道”,实行“同步办、合并办”等审批流程“三同步”,实现“当年申报、当年获批、当年开工”。针对项目选址用地分布零散、权属复杂等现状,创新土地盘活“三步法”:抓规划调整,将“退城入园”后闲置的陶瓷工业用地调整为教育用地,盘活低效用地85.28亩,节省征地成本2100多万元;抓确权转性,对7小块不相连且使用率低的31.67亩集体土地,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补偿,组团转性为教育用地,破解土地碎片化难题;抓征收回购,对分属4家企业所有的32.43亩国有土地,由县政府进行了征收回购,较新增征地节约成本30%。
四是抢快建设,提质增效促投用。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累计完成投资3900万元,预计于2027年7月底建成投用。项目建成后,千阳高中段学位容量将从1600人提升至2100人,教室用房数量89个提升至135个,班级平均面积提升至81㎡,提升30%,提升高中学位供给能力,达到省级示范化要求,有效破解“县域高中塌陷”难题,为办区域最好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三秦教育名县”、助力宝鸡教育强市建设贡献千阳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