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04月07日 星期一
打造现代物流产业新引擎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县域处 发布时间:2021-04-26
分享到:

  绥德历史悠久,素有“四省通衢”、“西北旱码头”之美誉,是陕西省四大交通枢纽之一,区位交通优势明显。2017年,我县认真研究国家现代物流有关政策,调研分析全省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充分利用榆林煤炭化工产业集群优势,勇于创新,先行先试,于2018年1月份,在全省率先提出建立以发展网络货运为抓手的“互联网+现代物流+政务服务”区域总部基地;2019年1月份,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网络货运试点县,并取得明显成效,为全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一、工作成效。一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2018年以来,绥德县网络货运试点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绥德现代物流和网络货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政策保障。截至2020年底,绥德网络货运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74.61亿元,实现增值税收14.32亿元,为地方增加税收1.53亿元。2020年绥德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较2017年分别增长1070%和255%,网络货运已经成为绥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促进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绥德县通过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相结合,切实加大招商力度。2018年以来,绥德现代物流企业从6家增加到25家,共有工作人员2000多名,其中大学本科以上专业研究人员500多名;带动数十万司机业务招揽和稳定就业,平台累计服务车辆46万辆,货运量达1.9亿吨,运输线路辐射17个省份、1200多个市县区,涌现出货达、路歌、卡漠、恒泰等一批亿元产值的创新型网络货运龙头企业。2019年,有3家物流企业入选“榆林市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有5家网络货运企业入选“榆林市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三十强”。三是促进物流行业提质增效。绥德县通过网络货运大数据平台,优化物流运输组织效率,降低实际承运人的空车驾驶和等货时间,提高车辆利用率达50%左右,平均等货时间由2-3天缩短到8-10小时,降低交易成本6%-8%,进一步促进物流企业“降本增效”,实现了现代物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二、主要做法。一是加强现代物流科技创新。在北京、西安、榆林设立产业研发中心,与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华为大数据、蚂蚁金服、百度资本等合作,加大物流贸易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研究,先后研发大宗商品智慧供应信息、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等多种现代物流产业软件系统,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和塑造物流生态的新引擎。二是延伸网络货运产业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重要讲话精神,绥德25家物流企业进驻榆林能源交易中心和陕西绥德网络货运产业研发服务中心,加快榆林能源化工等领域“产运销”一体化发展,弥补市县商贸物流发展滞后和三产不足的短板。同时,推进路歌集团西北区域后续市场、绥北1000万吨公铁联运等产业链项目建设,推动新车销售、汽车报废拆解、加油保险服务、卡友之家等车后产业发展,形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三是强化网络货运服务监管。与中国物流协会合作,研发启用绥德县网络货运监管服务平台、煤炭短倒监控定位系统,切实推动网络货运税收风险监管的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有效降低增值税发票虚开风险。同时,建立完善网络货运企业考核激励机制,鼓励激励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增强企业的市场影响力、竞争力,让企业在创造税收、吸纳就业、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下一步,绥德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数字经济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中书记、一德省长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讲话要求,持续推进现代物流和网络货运产业发展,着力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五位一体”的发展链条,努力把绥德打造成为陕甘宁蒙晋区域的物流中心、结算中心、数据中心,为振兴县域经济、建设西北现代物流新高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