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县域处 发布时间:2022-11-23
分享到:

  近年来,泾阳县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要求,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2021年全省首家县级秦创原创新实践基地在泾阳挂牌成立,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首个县级工作站同步入驻。

  一、探索发展方式。探索实施“12345”工程,即:1个窗口,打造全县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器及对外窗口,集产业规划、招商咨询、路演推介、需求撮合、金融支持、全程代办、共享办公等功能于一体。2种模式,采用PPP模式+企业引导模式,携手华夏幸福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PPP综合开发项目—临空智造园。采用国企引导模式,转型升级政府平台公司,建设中科科创园等产业孵化器—临空科创园,打造“软服务支撑”的科技中枢。3支队伍,联合西安交大、西北农林等科研院校组建科技经理人团队,引入专业机构组建产业招商经纪人团队,组建园小二落地服务团队,奠定坚实的创新创业人才基础。目前全县新增科小企业42家,同比增长467%。4大载体,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发展,重点打造泾阳创新实践服务中心为萌芽期企业创业苗圃,临空科创园为初创期企业孵化器,光电产业港为发展期企业加速器,跃升期企业入园提供“标准地”,营造“两链”融合创新实践全生态体系。5类要素,出台《泾阳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导入项目落地所需的政策、重点产业、专业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支持等资源,促进“政、产、学、研、金”五类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全面提升创新驱动的供给保障能力。

  二、创新发展路径。融入咸阳市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打造泾阳县“301”科创特区雏形,探索设立“泾阳县科创种子基金”,“一镇一站”方式建设科技金融工作站,采取投新、投早、投小原则,助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及科创企业成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合理布局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推动园区产销一体化、农旅融合化。提高茯茶创业园产业集群效益,夯实畜牧产业“2+1111”工程,创建 “万元果”示范园,改造提升蔬菜园区,打造“陕西西红柿第一县”。围绕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发展以输配电装备和动力传统系统首位产业。按照“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梯队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目前,中化学智能制造产业港等项目正在磋商,汽车关键零部件及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已签约,六环全球机器人传动制造研发中心等项目已开工,嘉瀚全球新动力传动制造研发中心已投产,神电智能高压电器产业园即将投产,仁康临空医药全产业链基地等5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年内投产。

  三、强化校企合作。以泾阳县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特色产业共性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主抓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在泾转化。构建产业体系科研院所,巩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围绕“五心两站”,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强化校企协作合作,解决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卡脖子”共性关键技术。充分发挥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泾阳工作站作用,加快高校实用科技成果在泾转移转化,构建完善产学研互动平台和长效机制,鼓励高校院所在泾设立“飞地孵化器”。

  四、营造创新生态。建设新兴产业类项目库,龙头企业为牵引深化融合。以龙头企业、特色产业联合体的关键环节、关键需求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加速孵化优质的中小企业,完善县域经济产业链中缺、漏、弱的环节。构建创新创业金融生态,引进金融机构及专业机构。通过整合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等,推动设立秦创原科技专项资金,探索设立种子、天使、创投、产业引导等基金在泾落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建立秦创原项目落地绿色通道,对引进项目在手续办理、资源配置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项目落地速度。

  下一步,泾阳县以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聚集创新资源,强化源头供给,优化要素保障,推动产学研合作向长期化、系统化、实体化转变,全面激发创新活力。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