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南建设“四大名城”,打造“秦岭封面”
来源:县域处 发布时间:2023-01-13
分享到:

  近年来,商南县围绕“一都四区”发展定位,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并重,打造生态茶城、产业新城、旅游名城、康养慢城“四大名城”。从精心绘制发展蓝图到统筹完善城市功能,从优化产业结构树立产城融合发展到盘活资源激发城市活力,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示范县。

  一、绘蓝图 ,“三大空间”让城市更有品位。一是建好“生产空间”,让县城宜业。将茶确定为全县首位产业,建成“茶艺街”;大力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双创”产业园、秀水建材市场,招引入园企业105家;在人口集中的城镇社区和移民小区,开办大型商超10个、社区工厂60个,形成一批新业态、新商圈,带动市民就近就业。二是建好“生活空间”,让县城更宜居。建成“四横两纵、两大迂回”路网体系和7条城市公交线路,规范运营共享单车和出租车,构建城区“10分钟生活圈”;实施学校和医院改扩建、迁建等,解决了群众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合理布局天然气门站、加油站、停车场等设施,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环境更加宜居。三是建好“生态空间”,让县城宜游。围绕“四大名城”目标,建成鹿城公园、滨河公园等休闲公园4个、“口袋公园”18个,大力提升主街道绿化亮化效果,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9.9%,人均绿地面积达10.7平方米。

  二、强管理 ,“三化管理”让商南更具魅力。一是实行网格化管理。注重落实、落细、落小城市管理责任,对村(社区)、主干道路、背街小巷、居住小区,实行片长、路长、巷长、楼长“四长共治”;对临街门店和居民院落逐一落实卫生、秩序、绿化、美化“门前四包”责任;对社区治理、物业管理、防洪排涝、环境卫生网格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三定”措施,基本实现了城市管理无缝隙、无死角、全覆盖。二是实施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两拆一提升”工作,强力推进“改三线、抓五化、治十乱”行动,累计拆除违法广告4673处,依法查处违章建筑311起,完成城区街道“白改黑”22万平方米。制定道路清扫保洁、园林绿化养护等8项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统一南大街、文化路商铺门店牌匾,城市形象明显优化。三是推进智慧化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整合公安、医疗、教育、应急等平台信息,初步建成智慧路灯、智慧停车、公园广场“三大管理系统”和内涝监测、应急管理“两大平台”,安装视频监控1163个、人脸识别系统33路、智慧路灯2300盏,开通停车收费在线支付40处,形成了智慧化城管新格局。

  三、激活力 ,“三大举措”让城市发展更有动力。一是盘活城市资源资产。成立县城投公司、县文旅公司等国有平台公司,通过合股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引进碧桂园等品牌企业落户商南,近五年来累计完成城镇建设投资62.5亿元。用足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收储城市建设用地786亩。二是强化城管市场运营。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企业管理”的原则,招标引进第三方企业,实施城区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市场化运营,通过“机扫+人保+洒水+冲洗”联合作业模式,大幅提升环卫保洁及园林绿化作业水平,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三是创新共建共管机制。将县城建设与管理有机结合,将县城建设管理与国家卫生县城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等“四城联创”有机结合,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实施城市综合改造提升和品位提升“五大工程”,全面提升市域治理水平。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