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八十四:咸阳泾阳县
来源:县域处 发布时间:2025-01-26
分享到:

做大做优蔬菜特色产业

稳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泾阳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誉。县域面积6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24万人,三产结构34.4:19.4:46.2,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0亿元,增长7%。泾阳县是全省首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先后荣获全国日光温室标准化示范区、首批设施种植类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省级蔬菜全产业链典型县等称号。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共39.3万亩,产量184.52万吨,产值达25.1亿元。2024年蔬菜产值占比18.53%,同比增速1.66%,农户人均增收1500元。蔬菜产业种植面积、产量、单产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一。

做强支撑,夯实产业基础。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按照稳面积、抓提升、提品质、创品牌发展思路,出台蔬菜产业、万亩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等发展规划,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关天经济圈建设趋势,重点突破优质蔬菜生产和加工流通交易两个环节,逐步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经营组织化、产业服务社会化、市场营销品牌化,成为“引领西部,享誉全国”的蔬菜产业强县。二是优化产业配套。集中打造了关中环线等4条蔬菜产业长廊、云阳镇等7个万亩以上蔬菜主产镇、口镇紫皮大蒜等12个特色蔬菜优势生产区,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省“三改一提”模式样板县。目前全县培育了蔬菜流通服务组织180多家,其中,蔬菜专业合作社130多家,年收入达到百万合作社20家,从业人数共计5.6万人。引进全国番茄种业龙头企业种苗研发中心1座,累计种植面积超过800万亩,为创建省级番茄育种创新重县打下牢固根基。三是支持种苗培育。推广使用1个试验中心+2个种业企业+4个试种基地+13个试验示范基地的育种模式,累计从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蔬菜品种1000余种,建成4个蔬菜现代化育苗工厂和16个专业化蔬菜育苗点,每年培育蔬菜优质种苗达1.7亿株以上,不仅满足了本地蔬菜种苗供应,还保障了西北五省种苗需求和品质。

聚焦示范,扩大产业规模。一是实施项目带动。积极争取省市县项目和资金支持,建成蔬菜产业优质项目7个,总投资1.3亿元。建成加工生产线9条,实现蔬菜从分拣、贴标、喷码、包装全流程自动化,同时扩建31个蔬菜产业基地,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增加5000亩,产值增加1.3亿元。二是聚力链式发展。紧扣省市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总体目标,深入推进强链延链补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已初步形成从引种试验、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的蔬菜全产业链条。建成33个百亩蔬菜园区,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计100余家,初级加工企业65家,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8.8亿元。三是开展优良服务。以种植技术服务为主,建成蔬菜专家大院,组建省市县蔬菜专家团队1个,推广新技术15项,累计开展技术服务1200余次、受益农户达到20000余人。按照产业扶持政策开展的“两品”认证,累计认定有机蔬菜基地70亩,认证有机蔬菜产品20个,认证绿色蔬菜产品5个。

实施创新,提升产业效益。一是促进产融结合。贯彻“一切产业旅游化”发展战略,巩固拓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开辟“蔬菜+采摘游+研学游”等发展模式,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基地,蔬菜博物馆,夯实农文旅融合发展基础。累计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旅游收入1800万元。二是精心打造品牌。叫响“要吃放心菜,请到泾阳来”“陕西西红柿第一县”“番茄万千、泾阳领鲜”口号,重点推广种植水果西红柿,目前种植面积达到10.96万亩,年产量65.9万吨;西红柿产量增加10000斤/亩,带动种植农户6000余人,年收入户均增收15000元。注册商标50个,泾阳西红柿被纳入2022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和陕西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三是倾力营销推介。先后举办各种类蔬菜专题推介120场,通过电视网络媒体进行宣传70余次,持续提升泾阳蔬菜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打通大宗批发、电商直播、商超供应、订单农业4条销售渠道,部分蔬菜产品远销中亚等国家和地区。以合作社为桥梁,进行农社、农校、农超、农企对接,与4家企业,50家超市,26家高校建立了蔬菜长期供应业务,建立订单供应基地8000多亩,交易量20130吨,交易金额3019.5万元。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