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信用赋能政务服务,形成“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良好共识,有效助推区域营商环境提档升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行“信用+政策兑现”。西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企业群众对惠企政策兑现的期盼和需求,研发建设“西安政策通”平台,主动对接信用中国(陕西西安)平台,探索试行“信用+政策兑现”场景应用,完善惠企政策兑现涉企信用核查功能,明确核查内容和标准,实现惠企政策兑现涉企信用核查工作由“线下”转为“线上”。自“西安政策通”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发布惠企政策2735条,兑现财政类政策资金365.827亿元,其中免申即享类政策兑现220.07亿元。二是推行“信用+告知承诺”。为了切实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西安市积极推行告知承诺制改革,让信用记录良好的申请人用“一纸承诺”轻松替代证明材料,群众和企业为开具各类证明多头跑、来回跑、跑而无果的问题将迎刃而解。目前,全市60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了告知承诺。目前,通过“信用+告知承诺”已办理完结6180件,提高了审批效率,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办事成本,获得了群众点赞。三是推行“信用+容缺受理”。推行容缺受理服务模式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5号)《陕西省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大力提升“秦务员”政务服务能力实施方案》(陕政办发〔2023〕1号)的工作要求,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有助于降低行业准入准营成本,进一步构建“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政务服务环境,构建和谐、信任的良好社会氛围,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自2003年5月起,西安市已累计推出三批容缺受理服务事项清单,累计事项393个,涉及办事材料626项,其中实现免于提交的材料176项。同时,发布西安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涉及容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涉及15个“一件事”的34项办事材料。四是推行“信用+审管联动”。审批业务办结后,依托“信用中国”、综合业务审批监管等平台,实时将许可信息推送至监管部门,并上传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陕西西安),监管部门可及时纳入监管范围;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发现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反馈至审批部门进行处理,实现审管信息双向推送。同时,通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检查,发现存在弄虚作假、承诺不实的,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向社会曝光失信情况,倒逼市场主体自觉强化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的信用意识,推动建立了衔接事前信用承诺、信用核查,事中审管衔接和分类检查,事后结果运用和联合奖惩的全过程闭环监管机制。
通过一系列改革,一是实现了审批倒逼信用,营造信用大环境。“信用4个+”政务服务模式的前提是申请人良好的信用状态,通过“审管联动”、公众监督等方式将有限的监管资源协同使用,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威慑力,倒逼市场主体重视自身信用状况,加强自身信用自律,激发自身活力,进而营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二是实现了信用赋能审批,跑出服务加速度。“信用4个+” 政务服务模式聚焦企业所需所盼,针对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为企业办事“提速”,让信用成为企业能够享受“加速”服务的前提,让守信企业切实感受到信用带给自己的便利和快捷。三是彰显了信用体系价值。“信用4个+” 政务服务模式的推出,加速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拓展了“信用+”应用场景,提升了政务服务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企业群众对于信用建设的获得感,降低了守信企业的准入门槛,节约了办事成本,为建设更为系统全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