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紧扣全省“三个年”活动部署,精准发力,以破解信用修复渠道不畅、政策不清、意识不强等问题为突破口,以信用修复“小切口”改革推动行政执法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事前政策告知、事中修复指导、事后效能跟踪”的全周期服务体系,助力市场主体重塑信用、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信”动能。
“四书同达”在刚性执法中注入柔性服务。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执法“四书同达”工作的通知》,在全省率先推行涉企行政执法“四书同达”制度,各行政执法机关向违法企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上《信用修复告知书》《信用合规建设建议书》《失信行为纠正后信用信息修复指南》,通过“一次执法、四重服务”的闭环设计,让企业在接受惩戒的同时,清晰掌握信用修复的具体路径、合规建设的方向指引。
信用修复窗口打通一站式服务便捷通道。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信用修复专窗”,创新推出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指引。线上依托“信用中国(陕西杨凌)”网站,在首页底部清晰公示专窗地址及咨询电话,实现“一号直达”高效咨询;线下以“整合化、高效化”为核心,将信用查询、修复申报、政策咨询等分散业务整合为“一站式”服务,大幅缩短修复办理时间,让信用修复从“纸上规定”转化为“指尖服务”。同时,在政务服务大厅LED大屏循环播放《信用修复线上操作指南》,以图文并茂形式宣传引导企业自主完成线上申请。
数据赋能实现信用修复“无感升级”。推行信用修复“免申即享”,系统自动核验市场主体的年报补报信息,无需企业自主申请,系统即可自动将其移出经营异常名录,4212户市场主体因此体验到“无感修复”的便利,以“隐形激励”引导市场主体主动纠错、诚信经营,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起“失信可纠、守信受益”的良好信用生态。
“信用+办不成事”兜底服务强化信用获得感。推行政务中心办事窗口与“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联动,将服务模式从“企业自主申报、被动等待办理”转变为“办事窗口主动发现、主动收集办理”,以全流程兜底服务解决守信企业的急难愁盼,既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守信带来的便利与保障,增强践诺守信的内生动力,更以服务闭环倒逼政务流程优化,推动政务服务从“满足基本需求”向“创造增值价值”跨越,实现政务效能与企业满意度的双重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