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我爱吃的酸枣,那里有我爱唱的小曲”,老版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插曲里提到的酸枣,在路遥的故乡陕西清涧县遍地都是。
酸枣又名野枣、山枣、棘子,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果肉不仅好吃,果仁还是一味良药,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的药用价值。
酸枣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陕西清涧县纬度、海拔、降水、光照、土质等条件独特,是酸枣的优生区,出产的酸枣仁饱满亮泽,皂苷、斯皮诺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是道地药材。
苏陕协作扶持的酸枣产业园
苏陕协作开展以来,扬州经开区对口帮扶清涧县联络组立足当地确立的“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把发展酸枣产业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基地+农户+公司+产地加工+销售与研发”模式,做大企业,带动农户,把当地野生的酸枣变成农民致富的金蛋蛋。
公司带动农户,向规模要效益
酸枣与大枣(红枣)为同科植物,通常为野生灌木,也有小乔木。这种植物适应性强,耐寒、耐旱,是羊、狐狸最喜爱的食物。以前当地也有少数农民采集酸枣果实加工药材,但产量规模都上不去,没有形成市场,收入甚微。
为助力振兴、巩固提升酸枣产业做大做强,在江苏挂职干部的助力下,通过苏陕协作资金扶持,2019年11月,主营野生酸枣药用成分提取及陕北道地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片)销售的苏陕协作产业项目——陕西黄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作为清涧县酸枣产业的引领企业、带动企业、示范企业,采用“基地+农户+公司+产地加工+销售与研发”的经营模式。这一市场化运作不仅破解了当地产业发展瓶颈、延伸产业链条,也通过多种模式让农户参与进来。因为苏陕协作的介入,一条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致富路就这样应运而生。
酸枣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三年过去了,随着苏陕协作在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22年实现年产值4628万元,同时带动3000余户群众增加收入。
扩大种植,建成野酸枣栽培标准化示范基地
以宽州镇上刘家川村野酸枣栽培标准化示范基地为例,黄原工程有限公司每年向农户支付土地流转费每亩80元,共计88000元左右,常年雇用当地村民5人,临时用工20人左右。目前基地已完成土地平整、苗木栽植、节水灌溉等工作,预计明年部分酸枣种苗可挂果。
基地建成后,预期每亩产酸枣400-500公斤,结合国际酸枣市场价格及陕北片区2022年酸枣每公斤20元的行情,每亩经济效益预期达8000-10000元。
霍彩云是清涧县宽州镇下刘家川村的村民,全家有四五亩耕地,原来仅靠种植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收入微薄。今年3月份开始,她在酸枣种植基地打工,每月工资收入四五千元,土地租给公司还有一份固定收入,日子过得明显比以前宽裕了。从霍彩云一家的变化上,不难看出酸枣产业对当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作用。
目前,黄原公司投资,合作农户投劳,通过示范带动、政府帮扶、政策引导建成的野酸枣栽培标准化示范基地已经有1650亩,酸枣种植初具规模。与此同时,黄原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00万元,并备有流动资金2800万元。场内建成野酸枣生产车间及库房8100平米,酸枣研究中心2550平米,晾晒场25860平米,购置加工设施设备20多台(套),建成酸枣仁提取加工流水生产线1条。
科技先行,建立“产学研基地”合作机制
黄原公司作为酸枣发展的龙头企业,承诺对全县志愿发展酸枣的种植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公司有成熟的栽培嫁接经验和自己的示范基地,嫁接费用(技工工资、接穗及所需材料)、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合作农户按照公司技术规程完成翻地、除草、抹芽、施肥、杀虫等农事活动,在完成好的情况下,黄原公司以“按劳分配”原则,给予农户300元/亩的奖励补助。
晾晒中的酸枣仁
清涧也是红枣产区,但这些年在新疆红枣的冲击下效益大不如前。在协作组的帮扶下,发展酸枣产业,在红枣主产区,通过红枣嫁接酸枣带动脱贫户发展酸枣产业,使其“枣见效、早受益”,让酸枣产业成为脱贫增收的长效产业。根据黄原公司的技术经验,嫁接当年成活率95%以上,部分即可挂果;第二年挂果,产量大约3-5公斤/株;第三年就能达到盛果期,产量能达到8-10公斤/株。
黄原公司酸枣产业技术目前已进入陕西省“秦创原”科技创新平台,与陕西师范大学和榆林学院达成了“产学研基地”合作机制,被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认证为“2022陕西省中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酸枣产品通过标准化加工,酸枣肉、酸枣仁、酸枣核壳附加值不断提高。
全面助农,小酸枣做成大产业
2022年前十个月,黄原公司收购清涧野生酸枣1820吨,为农民兑付收购资金3960万元;销售收入5100万元,利税总额1140万元;为周边村民提供长期就业岗位70多个,季节性务工岗位300多个;冯家沟、麻池沟、庵上易地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直接或间接受益145户541人。
公司规划在未来5年新建野生酸枣栽植基地3000亩,继续沿用“公司龙头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农户参与生产分红”的模式,带动全县新建3万亩野生酸枣栽植基地,形成年产值可达2亿元的产业新链条,真正把小酸枣做成大产业、大品牌、大市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清涧高质量发展。(作者:建国)
编辑:封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