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汉阴县凭借“万企兴万村”强劲东风,抓住江苏溧阳帮扶汉阴的利好政策和机遇,探索创新消费帮扶方式和路径,架设苏陕两地合作共赢的“连心工程”“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一、精准协作建平台
2020年,在溧阳市委、市政府和汉阴县委、县政府密切协作,共同商定,溧阳相继派领导和专家到汉阴各镇实地考察调研,充分了解当地农产品生产的地理环境、生长特点和特色,形成可行性调研报告,利用两地各自优势资源,签署了消费帮扶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完善可持续的产销帮扶对接机制,深化拓展消费帮扶途径,搭建两地常态长效的消费帮扶桥梁。由汉阴县供销联社牵头引进溧阳消费扶贫企业入驻,建立汉阴县优鲜到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180万元,空间面积达480平方米,整个展厅主要展示汉阴当地农副产品,通过几年的运用发展,截至目前,展厅内集中展示了汉阴生产的木耳、豆干、粉条、黄花菜、土蜂蜜、山茶油、富硒大米、金丝皇菊、炕炕馍等农产品和富硒加工食品共五大类200多个品种,先后接待了江苏溧阳等省内外前来考察参观交流的党政代表团 85批1500人次,优鲜到家有限公司真正成为聚集销售地方农副产品的物流中心和对外交易中心,更是对外展示汉阴地方农副产品的窗口。
二、因地制宜建设基地
为高起点谋划消费帮扶工作,让更多群众搭乘农副产品畅销的直通车,优鲜到家有限公司在全县各镇广泛调研,因地制宜,广泛宣传动员,用好各类闲置资源,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断扩大种植养殖基地,截至目前,已经在全县各镇共建立种植养殖生产基地18个,凭借苏陕协作的强劲东风,充分利用江苏的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在倾力资金支持助力汉阴种植养殖发展的同时,公司还经常派专家负责技术指导培训,实行订单式收购,公司通过对接溧阳等地市场需求,相继确定以茶叶、猕猴桃、蚕桑和“三黄鸡”、黑猪、大闸蟹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为主,延伸产业链发展大米、花椒、黄花、果蔬等生态富硒作物,通过“双招双引”做大做强毛绒文创产业。特别是安康黑猪养殖基地,年出栏可达2000头以上,并带动其他大户养殖5000头,公司还制定了安康黑猪养殖标准,采用订单方式提前预付百分之二十定金,让养殖户放心养殖,高兴赚钱。通过多点建立种植养殖基地,调动了当地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极大限度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真正让“返乡雁”成为“田秀才”,让更多富硒农副产品“种得好、产得优、买得值”,让汉阴群众搭乘上了消费帮扶追赶超越的快车道。扩大生产基地建设覆盖率,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务工、订单销售等联结机制,把当地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通过“点对点、面对面、屏对屏”就业服务机制,让汉阴在苏陕协作产业发展销售上搭乘新时代“复兴号”快车,让群众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全域覆盖建网点
针对汉阴是山区县和过去种植养殖规模小批量少,很难形成产业化,更难形成大市场等实际情况,汉阴县优鲜到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秉承“诚信、优服”的帮扶富农理念,积极探索“全过程、全方位、零距离”帮扶新路径,结合实际,倾力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支持,组建汉阴县“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联盟”,在各镇建立收购销售网点,目前共有13个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农副产品“联盟体”,通过在各镇建网点,紧密互通对接成为“联盟体”,经常组织“联盟体”成员参加全国及省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扩大视野,增强创新动力;组织“联盟体”成员赴溧阳参观考察交流,帮助转变观念;邀请企业相关成功人士、专家教授进行市场营销培训,提升“联盟体”成员市场对接销售综合素养,优鲜到家有限公司真正成为当地群众家门口的“亲戚”、家门口常驻的客商、家门口的销售大市场。通过优鲜到家有限公司订单收购,产品直接销往江苏市场和全国各地,据统计,优鲜到家有限公司每年直接销售当地各种农产品1800多万元,带动销售3800万元。累计帮扶的500多户实现人均年增收1500多元,同时凝聚优鲜到家公司智慧,帮扶“联盟体”成员之间共同组合销售产品12种,组合礼品32种。汉阴县优鲜到家农业有限公司也相继获得了2021年安康市“万企帮万村优秀企业”、“苏陕协作消费扶贫平台建设优秀项目”和2022汉阴县授予的“万企帮万村优秀企业”殊荣。小小“联盟体”释放了“磁场效应”,释放了强大销售新动能。例如,在优鲜到家有限公司组织“联盟体”成员参加西安“丝绸之路”农产品展销会,展销期间,东方航空公司西北分公司当场签订4681份汉阴农产品协议,通过“联盟体”各成员通力配合,迅速备货供货,真正成为“公司搭桥、联盟体供货、群众赚钱”农副产品销售新路径,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贡献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