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如皋两地对口协作以来,在携手共进中形成“如皋企业+洋县资源”“长三角市场+洋县产品”的良好协作模式,尤其2022年创新在建成洋县有机农产品长三角前置仓,成为如洋对口协作的又一崭新成果。
一、深化协作是促进洋县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苏陕一家亲,如洋携手行。自如皋市与洋县结对帮扶以来,两地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中央和陕西江苏两省关于对口协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高位推进,在资金、技术、项目、人才、劳务等方面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对接协作,在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对口协作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交流探讨,互派挂职干部、开展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地领导先后13次互访交流,签订镇村企对接协议65份,互派挂职干部20人,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130多人,实施增收产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项目147个,累计援助资金2.18亿元。同时,洋县紧抓东西部协作国家政策机遇,坚定围绕“强化朱鹮品牌、打造有机产业”的思路,秉承“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导向、科技支撑、龙头带动、规范运作,打造品牌、扩大宣传”的32字方针,依托丰富良好生态资源优势,把有机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根本产业,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持续发展壮大“米、果、药、菌、畜”主导产业,先后创建为全国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跻身全国农业区域品牌百强榜。2021年10月,洋县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二家以地方名义加入亚洲有机联盟的成员单位。全县认证有机或有机转换产品15大类85种15.1万亩,30余户有机企业构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科技”合作机制,有机产业实现产值12.6亿元。
二、产业协作是如洋协作不断深化的“强引擎”
如洋两地密切对接、携手共进,党政主要领导坚持每年互访不少于1次,每年组织召开两地高层联席会议不少于2次,并就如何持续打好“朱鹮牌”、做强“绿产业”,多次磋商、共同探讨,通过分析洋县有机产业发展优势和现状,选派农业技术人才赴洋县支援,签订有机产业园区共建协议等多种方式,从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助力洋县有机产业发展,5年来,借助苏陕协作项目资金,先后用于有机产业发展项目资金达1亿元,建成了如洋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千亩突尼斯软籽石榴园、袋料香菇产业园、黑米预拌粉深加工、年产3000吨净菜深加工等项目,稻虾、稻鱼、稻鸭等综合养殖规模已达6000余亩,有机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势头迅猛。截止今年10月底,洋县农业生产总值达28.36万元,增速4.7%,其中有机产业成为促进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但随着洋县有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原有市场已基本饱和,洋县有机产业品牌影响力相对较低,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市场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洋县有机农产品销售瓶颈逐步凸显。为更进一步扩大区域公共品牌知晓率,增强区域品牌竞争力,如洋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消费协作上齐发力,多措并举拓宽洋县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两年来,先后组织洋县有机产业企业赴如皋市开展“洋县有机农产品产销会”2次,借助如皋市融媒体中心电商销售平台,开展“直播带货”3次,动员如皋市工商联、青企协、沪皋商会等10余家社会组织集中采购洋县有机产品,协调大润发等大型超市提供销售展台10余个,建设洋县有机农产品展销店等,洋县“朱鹮牌”有机农产品在南通、苏州、南京、上海等地得到了认可,消费协作成果初见成效。
三、巧搭平台是拓展如洋协作成果的“倍增器”
洋县有机产业品质好、带农效果好,深入分析在东部地区销售中运输成本过高,运输周期过长等问题的原因后,洋两地政府积极与物流企业沟通探讨、收集市场意见,通过大数据分析、物流企业建议和两地高层联席会议研究,探索性的在如皋市建设洋县有机农产品长三角前置仓。具体做法为:一是整合洋县有机农特产品,与物流企业合作,通过提高发货量,集中统一向东部地区配送,降低农特产品运输成本;二是借助如皋市区位优势,建立洋县有机农产品长三角前置仓,以如皋市为中心,向长三角地区销售网点配送,缩短配送时间,保障洋县有机农产品品质;三是在电商销售平台上,充分缩短洋县单量农产品在江浙沪市场的配送时间,缩短配送距离,降低配送成本,并实现当天下单,当日到货的目标。
前置仓建成后,洋县有机农产品销量不断创新高,销售种类由保质期较长的粮油、香菇、粉条等品种,拓展到软籽石榴、猕猴桃、黄金梨等鲜果类,洋县有机产品在东部地区得到了充分展示,为洋县有机品牌的打造鉴定了坚实的保障。截止2022年10月底,洋县在东部地区销售有机农特产品金额近5000余万元,其中认定为扶贫产品的达1000余万元,同比去年销售额增加30%。通过建设前置仓,有效带动销售。
村民看到今年洋县有机农产品销路畅通,利润可观,高兴的说:“以前政府鼓励发展有机产业,担心有机农业产量低、销售价格高,无人购买。今年看到有机农产品不仅销路好、还挣钱,明年一定要扩大规模种植大米、黑米。”山东客商得知洋县在如皋建立前置仓后,立即与洋县马畅镇签订了万亩莲藕种植合同。本地龙头“农”字号企业通过开展包技术、包种肥、包回收的“三包”服务,先后与1.2万多户群众联结,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利益共同体,20余家有机龙头企业和300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3000多名脱贫群众入企、入社务工,通过有机农业种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预计带动脱贫户年人均收入2000多元。
下一步,洋县将继续通过创新消费机制,持续深化如洋两地消费协作,不断优化“前置仓”等支点,放大洋县“有机·朱鹮”品牌效应,畅通销售渠道,拉动洋县有机产业积极融入东部大市场,努力实现洋县有机农产品在东部地区销售额破亿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