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铜川印台区:巧绘“强产业、富百姓”的壮美画卷
来源:区域处 发布时间:2023-08-25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上,印台区聚焦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依托亭湖区产业优势,抓重点、出实招,多措并举、靶向发力,全力打造印亭协作“升级版”。亭湖方面先后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助力印台区推动果业、中药材、畜牧等多元高效种养产业健康发展,成功打造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亭印模式”。

把脉问诊“开良方”。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印台乡村产业结构守旧且质量不高,仍是以玉米、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以苹果、樱桃为主的水果,以黄芩、苦参为主的传统中药材。受天气、品种、种植条件等因素影响,产量较低且价格起伏较大,群众收入低且不稳定。亭湖联络组多方研判,决定从优化产业结构,丰富种植、养殖内容入手,倾力打造多元高效种植养殖产业,助力百姓稳定增收。在地处樱桃优生区、已有14年樱桃种植史的周陵村打造集育苗、培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现代樱桃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于2022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每栋大棚可栽植120棵樱桃树,盛果期可产出3600斤,带来14万元收入,还可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同时,从山东泰安引进齐枣、鲁樱、沙王、俄八、布鲁克斯5个樱桃新品种,促进当地樱桃品种更新换代,为群众持续实现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党员干部“打先锋”。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重要责任。亭印联络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面向群众讲市场、讲效益、讲前景,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迈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一大步”。同时,从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实地勘察,就地块选址、品种选择、经营模式、有机肥使用、烘干技术标准等问题进行认真探讨和研究。多次组织亭湖区菊花种植专家陈树东等专业技术人员赴印台指导,在田间地头为村集体合作社干部和群众现场教授菊花采摘、蒸煮和烘干技术,并帮助群众销售。如今,种植食用菊花效益相当可观,亩均达4500-5000元,较当地传统农经作物效益大幅提升。

精准施策“闯新路”。紧盯优化升级和创新模式,从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入手,整合资源,不但助力樱桃、苹果品种改良优化,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提升产品附加值,成功引进黄尖菊花、水蛭、羊肚菌等,丰富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种植养殖多元高效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铜川万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赴盐城考察并引进了生态无公害水蛭养殖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50亩、二期150亩,填补了铜川地区水养中药材的空白。日前,一期50亩高标准生态无公害水蛭养殖示范园进入盛产期,可实现年产值400万元左右。该项目吸引了周边村子的劳动力,实现了群众就地务工和土地流转的双增收。同时,为周边脱贫户免费提供水蛭养殖技术培训,培育一批掌握先进水蛭养殖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

产业升级“鼓腰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印台街道济阳村就有着“想吃蔬菜想吃粮,那就直接找济阳”的顺口溜。今年以来,济阳村通过群众代表大会商讨产业发展方向,决定进一步发展旱地蔬菜,延伸产品包装加工等产业发展。印亭联络组协调投资100余万元,支持济阳村流转土地建设阳光大棚11座,计7800平方米。在继续种植大葱、茄子、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的基础上,又新栽了红薯、菠菜、青菜、香菜等品种。如今,该村单蔬菜一项产值达40万元以上,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