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渭南蒲城县:以“莓”为媒“三带三化”促进产业联动协同发展
来源:区域处 发布时间:2023-08-31

蒲城县与句容市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原则,以产业帮扶为重点,从资金投入、技术服务、人才支持、品牌塑造等方面全方位入手,共同打造了句容市白兔镇草莓育(种)苗蒲城示范基地——蒲城县紫荆街道双酒村嘟嘟草莓产业园,形成了集科研推广、品种选育、种苗繁殖、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模式,成为渭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领先、最有影响力的草莓育苗基地之一。

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选育产业精准“输血”。句容有“草莓之乡”称号,白兔镇草莓种植区为江苏省级农业园区,大棚草莓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苏陕协作开展伊始,经过句容驻蒲联络组深入调研,发现蒲城传统农业种植以粮食和水果为主,酥梨、西甜瓜有一定规模,群众对水果种植有经验、有热情,且蒲城具有光照时间长、温差大、湿度低的有利条件,是草莓的适种区,且群众接受度高。两地选择以草莓种植产业为切入点,加强技术协作交流,2018年首批28500株优质小草莓苗扎根蒲城,蒲城草莓种植业发展从此有了“苗头”。三年来,白兔镇先后捐赠草莓种苗44500余株,繁育草莓苗68.2万余株,在蒲城党睦镇、桥陵镇、紫荆街道办建立起3个育苗基地。

“三带”模式培育土专家,人才“嫁接”自我“造血”。产业嫁接离不开人才和技术支持。句容驻蒲联络组牵头,在句容市全面遴选草莓专业技术人才,句容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阮祥忠等人组建的支农工作队赴蒲开展草莓产业技术推广,组织技术培训,进行现场指导,并定期组织蒲城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到句容白兔镇学习草莓种植技术。2019年,全国劳模、草莓专家纪荣喜受邀来蒲,与当地莓农冯强结为师徒,手把手传授草莓种植技术。冯强影响带动8户农户发展草莓产业,种植草莓70余亩,实现年产值42余万元。通过专家带动和基地示范,目前,已有30多位草莓种植户掌握了育苗技术。“专家带致富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带合作社、合作社带脱贫户”的技术传帮带“三带”模式,为蒲城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草莓种植“土专家”。

技术升级打造新亮点,自主发展实现“三化”。句容支农工作队以白兔镇捐赠的优质红颊草莓种苗为基础,购买高压钠灯植物补光灯在蒲城进行增温补光试验,解决了蒲城草莓易受冻害、雾霾重光照不足的问题。经过几年的种植实验,解决了盐碱地种植、果库储藏等一系列问题,基地育苗成功率达85%,蒲城草莓种植面积超过600亩,产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亩均效益实现了从2万元到4万多元的“翻番”,嘟嘟农场送评的“红颜”草莓在2020年中国(句容)草莓旅游文化节上获得银奖,草莓“育苗本土化、种植规模化、品质高端化”,“三化”使“句容草莓”在蒲城大地上实现了自主发展。

产业融合开展新协作,双向交流“甜上加甜”。蒲城是“西甜瓜之乡”,结合西甜瓜种植优势,应用阮祥忠《一种大棚草莓套种网纹甜瓜种植方法》,在党睦镇进行大棚草莓套作西(甜)瓜高效模式示范,每亩增加产值1.8万元。同时,让蒲城甜瓜南下句容,弥补了句容应时鲜果的季节空白,句容进一步把丁庄葡萄种植技术带到蒲城,两地在农业产业技术领域深度融合,实现了优质农产品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甜上加甜”。同时,两地进一步深化协作,推动“陕货入苏”“蒲货进句”,搭建N0023供销云仓蒲城供销云仓,辐射带动以蒲城为中心的白水县、宜君县、淳化县、合阳县、澄城县、富平县等周边7个脱贫县,让更多农产品迅速“出圈”,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提升了品牌价值。

句容蒲城协作共建草莓育(种)苗蒲城示范基地,以“三带”使草莓产业完成“三化”,成为蒲城“致富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致富果,为苏陕协作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为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借鉴。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