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洛洛南县:东西部产业转移催生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来源:区域处 发布时间:2023-09-06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洛南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盘活闲置低效资源,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围绕重大项目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绿色循环的发展之路,有效激发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洛南环亚源生态岛环保科技产业园正是绿色循环发展、东西部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

洛南县以苏陕协作为契机,在江苏省援陕工作队和江宁区派驻洛南县联络组的积极协调和服务下,利用“三线建设”时期原卫东“四厂一院”旧址,以环亚源铜业及其固危废综合利用项目为龙头,实施资源整合,按照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的思路,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延链、补链、强链,建设环亚源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科技产业园,共分为固危废综合利用、有色金属产品加工、危险废物应急处置、三线工业旅游等十大生态功能区,致力于打造集“政产学研”为一体的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固危废利用全产业链环保型企业。先后被评为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企业、瞪羚企业,填补了陕西铜工业版块的空白。

一期投资建设环亚源铜业固危废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有色金属分拣中心、固废处置利用、稀贵金属提炼、粗铜吹炼、阳极铜精炼、商贸物流区、固危废收储中心等七大工业板块,总投资9.23亿。截止2022年年底累计实现产值30.6亿、税收1.6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人均年收入7万元。二期计划环亚源生态岛建设项目,总投资48亿。规划稀贵金属回收、有色金属加工、洛铜物流、洛铜工艺、“秦创原”科技创新平台和商贸服务中心等板块。已招引落户实体企业14家、科创企业6家、商贸企业9家,与西北矿业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框架,联合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深专家及科研团队为科研核心,研究和攻克技术难题,国家专利局已受理专利74项,累计实现产值30.6亿元,上缴税金1.42亿元。远期可带动就业2000余人,成为推动洛南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城乡就业的重要引擎。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找准目标定位,驱动发展引擎。充分利用苏陕协作平台,通过两地招商推介、资源对接、协调服务等各项工作,招引原在江苏泰州的环亚源有色金属项目落户洛南。2021年度被评为陕西省特色园区,已建成的洛南环亚源铜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企业、瞪羚企业,填补了陕西铜工业版块的空白。实行“一链一策一方案”,2017年项目落地后在土地征用、资金扶持等方面洛南政府都提供精细服务和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引导企业“以企招商”、“以商招商”方式,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年可处理危废32.15万吨,固废65万吨,年可生产新金属材料35万吨、黄金2.4吨、白银450余吨及少量的铂、钯、铑、铱、锇、钌等稀贵金属,为引领30家大中型上下游环保企业入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根植绿色理念,实现循环发展。位于原三线72厂,东西与原三线66厂接壤,在原老旧厂区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有效节约了土地,整合了资源,盘活了闲置资产,实现了土地的有效利用。注重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同时设立了固危废综合利用生态区、有色金属产品加工生态区、洛铜物流体系生态区、工农融合乡村振兴综合发展生态区、科创孵化区、危险废物应急处置生态区、智慧环保与安全体系生态区、有色金属综合利用交易市场生态区、三线工业旅游生态区、商贸孵化生活办公生态区十大生态功能区,在补全有色金属循环利用产业链的同时,功能区之间相互保障,相互服务,为循环发展夯实基础。加大科技创新和改造升级,在整个产业链中将废弃铜原料回收利用,进行二次深加工,在原料生产上做到“吃干榨净”,在环保上达到零污染、零排放,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节能增效的实质性成果。

(三)保护工业遗存,激活发展动能。积极借鉴南京市江宁区在“城市双修”、矿山综合治理、工业遗存保护和开发等方面成功经验,按照“轻介入”理念,辖区涉及洛南县永丰镇东湖村、张源村、刘村等乡村。环亚源生态岛座落在原国家“三线建设”军工企业卫东“四厂一院”的旧址上,而作为“三线”军工企业,卫东“四厂一院”曾经为国家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将秉承“三线”军工历史文化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在这片曾经激情燃烧的土地上开启新的航程,将原卫东商店改造成“三线”博物馆,恢复厂区主干道两侧的厂房及年代标语,保留“三线”及“三线建设”的神秘与震撼,留下一抹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在保留老旧厂区原貌基础上,注入新动能、发展新业态。项目共分三期五年建设其中三期就是重点以打造建设“三线”博物馆、商业街等主要载体,形成集工业旅游、现代物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区域,既保护了历史遗存,传承了“三线”精神,又加速产业能级提升,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增强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引导入园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活动,以产业帮扶方式与周边7个村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园区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2022年苏陕协作支持500万元建设建设了环亚源农民就业创业培训服务中心,为了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机会。同时,携同园区周边镇村加大生态资源修复,注重“绿色”生态产品和“三线”文化资源价值开发,形成集乡村旅游、三线文化、科研教育、休闲民宿为一体的特色生态文化旅游,让群众享受更多的融合发展红利。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基本形成“就业全覆盖、产业大发展、文旅大兴旺、环境更美好”的乡村面貌。具体计划如下:

(1)农民就业计划:农民教育机构(环亚源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环亚源商学院);

(2)农业增收计划:保障环亚源生态岛内部生产生活需要,企业与农民联营开展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

(3)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充分利用园区人流量拉动内需,带动农贸经济、文旅经济和教育经济等;

(4)农村环境保障计划:充分利用环亚源生态岛环保科技针对周边区域已被破坏的矿山、林地、耕地进行恢复治理;对原三线厂区内的数百户分散入住的居民进行搬迁集居;将原卫东街区建设成联营中心示范村,盘活老卫东街区的房屋存量资源,彻底解决项目所在地农村宅基地利用不集约、闲置浪费、低效利用等问题;充分利用园区地下引水排污管网,彻底解决项目所在地乡村改水改厕遗留的污水排放治理问题;联建联营项目所在地东湖水库休闲垂钓乡村旅游景点,在带动文旅经济的同时,彻底解决周边耕地引水灌溉、排涝防旱,确保农民旱涝保收;

(5)农村文化生活计划:将环亚源大礼堂与家国情怀广场建设成农民文化娱乐场所;

(6)5.9兆瓦光伏计划,不仅解决了工业供电、光伏制氧等新能源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周边乡村供电、供热、通讯等问题。

(五)强链、补链、延链、稳链,增强链条“粘连性”。按照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的思路,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延链、补链、强链、稳链。以环亚源铜业为“龙头”链主,发挥自身特点及优势吸引更多的相关下游产业入驻园区,在补全整体产业链条的同时,做到“吃干榨净”。现已招引落户实体企业洛铜物流有限公司、陕西洛铜艺术有限公司、洛南金博有色金属再生有限公司、洛南翰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洛南富邦铜业有限公司等14家、科创企业6家、商贸企业9家。致力于打造集“政产学研”为一体的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固危废利用全产业链环保型企业。

三、有益探索及发展方向

目前,环亚源生态岛环保科技产业园已经发展成为以铜业加工为“链主”,融合“三线建设”文化元素,倾力打造集“政产学研”为一体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下一步,园区三期将建设有色金属交易市场及配套设施,恢复东湖水库功能,打造“三线”工业旅游区,形成综合性商贸区域。引导入园企业走集约化、规范化生产发展之路,延伸产业链条,最终形成一个高科技、高融合、高产能、高效率的有色金属环保产业联盟经济圈,助力洛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