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渭南富平县:金融活水“浇灌”产业“富裕花”
来源:区域处 发布时间:2023-09-13

近年来,富平丹阳两地坚持以产业协作为重点,通过“园区+基金+保险”方式,引来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其中,富丹“区中园”建设连续四年位列陕西省专项考核第一名,“富丹产业园”“张桥模式”被列入东西部协作典型案例。

公司化运作共建“区中园”。富丹两地政府紧扣富平产业发展需要,合作成立富丹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入丹阳县级帮扶资金1亿元共建“区中园”。为解决园区建设资金筹集难题,富丹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委托贷款和股权贷款等方式,滚动式运作帮扶资金,为鼎山文化、友研新材料等6户企业,授信1.25亿元,用于入园企业建设厂房和配套设施,壮大产业园发展规模。截至目前,富丹产业园共招引落地圣唐乳业、云集柿业等项目12个,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已建成项目10个,年产值达到30亿元。在完善产业链条的同时,富丹产业园着力在群众和企业之间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把群众镶在产业链上,确保群众增收就业。为解决部分失去劳动能力群众的就业难问题,富丹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让群众共同分享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红利。截至目前,园区落户项目直接解决贫困户就业207人,共带动1615户4784名贫困户受益;吸纳就业1020人,其中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528人。

产业基金推动链式发展。聚焦富平奶山羊产业全链条发展,采取多元化融资模式,发起设立陕西省首家市场化运营的县域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首期基金认缴规模1亿元。该基金由富平县国资局、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农发行)、建银国际认缴出资,存续期限为“5+2+1+1”年,其中投资期5年、退出期2年,采取双GP(普通合伙人)架构和市场化投资决策机制,用基金模式联动政府和企业,以国有资本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产业基金的设立,在培育奶山羊“链主”企业,扶持龙头企业上市,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成效。以江苏博领集团注资建设的圣唐乳业为代表,聚焦奶源、工艺、研发、销售等关键环节,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羊乳产品新领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2021年企业新增投资3.6亿元,建设的羊奶功能性饮料、低温羊酸奶二期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4亿元,税收9000万元,直接安置就业600余人。目前,富平已建成羊乳加工企业6家,在建羊乳加工企业改扩建项目5个,奶山羊存栏达到80万只,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年产羊乳2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带动就业10万人,富平县奶山羊产业融合示范园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名单。

风险兜底打造养殖样板。为进一步强化规模养殖保险兜底,富平出台奶山羊养殖金融保险支持意见,按照“政府搭台、企业担保、金融放贷、群众得实惠”的原则,设立奶山羊养殖金融保险,富平县政府出资5000万元分三档投保,有效兜牢规模养殖风险底线。2021年,通过政府平台公司向合作银行存放苏陕帮扶资金100万元,探索设立“政银保”担保基金。银行通过放大信贷投放比例与保险公司合作,投放到龙头企业,引导形成规模化养殖为主、家庭散养逐步退出的集约高效养殖模式。截至目前,富平已建成规模养殖场600余个,适度规模养殖户3000余户,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37%以上。为持续延伸奶山羊产业链条,每年整合涉农资金5000万元支持奶山羊全产业链发展,扶持企业建设万只奶山羊标准化养殖园区、种养一体园区。建立奶山羊医院,建成动物疫病防控P2实验室,构建县镇村组及养殖场户五级动物防疫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羊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运营全省唯一的羊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通过羊乳及乳制品项目参数356个,引领和服务中国羊乳制品标准建设。

在金融赋能产业发展的路上,富丹两地精诚合作、创新示范,引入金融“活水”激起一池“春光”。将对口帮扶资金入股产业基金,探索保险兜底服务,撬动了社会资本的涌入,放大了对口帮扶资金成效,打通了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渠道,缓解了县域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融资难题,更为我省深化拓展东西部协作,聚合资本市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示范。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